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 > 第126章 预备点火

  因为旧式的水泥式高炉与炼焦炉主体仍在,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开展第二阶段,也就是工业化生产铁水的汉津钢铁厂重建作业,林文理决定用上这些老旧的设备。

  在战争期间,为了避免钢铁厂被敌人利用,所以朝廷在撤退之前可是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拆除作业。将所有可利用的机器设备全部运往后方,并以此建立了山城钢铁厂。

  被遗留下的水泥建筑,其实在原订的撤离计划中,是会利用炸药爆破的。但考虑到炸药是重要战争物资,仅剩下水泥建筑的钢铁厂也无法进行生产作业,最终这些建筑被撤退的人放过了。

  林文理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水泥建筑为基础,补上配套的机器设备,以此来生产铁水,完成汉津钢铁厂的第二阶段重建。

  按说以现在这种煤炭产量大,铁矿产量少的情形,好像可以让炼焦炉先行开工,制造大量焦炭以备高炉之用。

  但是林文理要做的,可不是单纯的进行高温干馏,通过热分解与结焦来产生焦炭,也只取得焦炭这项产品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以及其他炼焦化学产品,这些副产品也都是极有价值与用途的。

  焦炉煤气是平炉与加热炉的优良气体燃料。只要回收设计得当,再配合回收废热等提高热效率的设计,在炼焦过程中可以大大地节省原始燃料。

  而炼焦化学产品包括煤焦油、轻油等副产品,还有碳球、沥青等。这些东西经过妥善回收,一样可以创造价值。

  但要是将之废弃,反而会成为环境污染源。至于处理后再废弃……怎不直接回收利用?

  然而焦炉煤气考虑到现阶段储存不易的问题,直接用于炼焦甚至高炉作业的生产过程,是最佳的选择。这只需要回收与管道设计得当即可,不用考虑制作密封性足够优秀的气槽。

  储存设备跟输送设备的质量要求,前者可是高上不少的。那么林总经理为了省事省麻烦,炼焦作业也就只能同炼钢作业一起展开,不单独进行,

  要对炼焦化学产品的副产品深加工,不但需要制造更多机器设备,也因为炼焦作业中,本类副产品的产量并不大,仅焦炭的3~4%之间。大可先建油槽与仓库储存,不急着立刻进行。

  也就是说,林文理的第二阶段重建,虽然是以旧式水泥建筑为主体,却也没打算完全使用钢铁厂撤离前所使用的旧技术。而是以自己的想法,加入一些跟新技术有关的改造。

  假如不是顾虑到水泥建筑的使用年限,即炼焦炉耐用性的问题,他大可用修复后的炼焦炉进行正式的商业生产,而不需要第三阶段的新建新式炼焦炉。

  至于高炉方面,问题就复杂许多了。

  暂且不考虑铁矿石是否充裕的问题。

  所谓生铁、熟铁跟钢的差异,不过是含碳量有别的铁碳合金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纯铁,即铁含量在99.8%以上的金属锭,因为强度、硬度都很低的缘故,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并不广。所以自古以来所谓的铁器,基本上指的都是铁碳合金,而非纯铁。

  而含碳量由高到低,为生铁、熟铁与钢。假如林文理愿意,他大可设计一个生产流程,让铁矿石直接变成熟铁,甚至是钢锭。

  但是生铁还是有其意义的。由于铁器的运用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管是怎样特性的铁器,都有其用途与适用方向,包括生铁在内。

  要是一步到位,让铁矿石变成钢,那要用生铁的时候,岂不是还要想办法提高碳含量。这就等同于走回头路,不光浪费了之前所下的功夫,还要额外多费些功夫,才能得到目标产品。

  所以有的时候,迈出的步伐就不能太大,以免蛋疼。林文理也就没想要在第一座高炉上做太多文章,乖乖地将铁矿石提炼成生铁锭就好。

  只要有了合格的生铁锭,那么面对几乎是无限多的再加工选项也就容易许多了。

  林文理打算大量标准化生产的第一项产品,则是铁轨。

  当然,他要做的可不是用于铁路运输系统的铁轨。就算真能做出来,在没有一个具公信力检测机构背书的情况下,谁敢用重建中的汉津钢铁厂,其所生产的铁轨?

  就算用不法的手段走通关系,让人睁只眼、闭只眼,林文理也不敢卖呀。这要是出事了,算在谁头上?即使可以推卸责任,林文理自认所剩不多的良心,也依旧会感到不安。

  这不是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没信心,而是在没有其他权威机构背书的情况下,对把铁轨买走的人没信心。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背后使坏,暗中调包铁轨,或是刻意制造事故。再以铁轨质量不过关为理由,来给重建中的钢铁厂泼脏水、扯后腿。

  林文理从来都是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他人。信任在商业上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需要白纸黑字的契约了。

  他真正要做的,其实只是用于矿车的小型轨道。而矿车用在哪,就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现阶段,不管是造火箭上太空,抑或是手搓军用级钢板造航母,都不比加快铁矿矿区的生产速度还要重要。

  要提供电动工具或气动工具是件很不切实际的事情,不是林文理不会造,而是现阶段做不到。但是做得到的合格矿车系统与滑轮,确实可以提高矿石的生产速度。

  至少可以不需要太多人手,在狭隘的坑道内,不停地将挖掘出来的矿石用箩筐加扁担来运送到矿坑外。

  尽管现阶段钢铁厂的人员需求是满溢的情况,所以有大量人力可用在铁矿的生产上。但是这些人力终究要抽回来的。

  而且大量人员在坑道里协助运送矿石,其实只是提高矿坑的风险以及矿区的补给负担。甚至有时还妨碍了挖矿人员的作业、轮班,这才是拖慢速度的部分。

  倒不如把轨道铺好,放一辆矿车。收集好一定数量的矿石,就让人将矿车推出来。节省了人力,取得至少和用大量人力运送的相同效率。

  这样的做法本就是林文理所预定的矿坑型态。而不是任由那窄小的坑道变成车水马龙的闹市,担着扁担的苦力摩肩擦踵,将坑道底的矿石给运送出来。

  那么为了建立一个适用的矿车系统,轨道与矿车必不可少。这当中还包含了轮子、轮轴、轴承等物,都需要大量生产。

  这又和之前的工具,如铲子、十字镐等的大量生产需求有些不同。

  工具是分别使用的,所以哪怕每一把工具间存在着差异,也不妨碍工具发挥其功能。除非某把铲子真的被打造得歪七扭八,让人分不出这是铲子还是锯子。

  但是矿车系统中,不管是铁轨或轮子、轮轴等部件,对于误差的容忍范围当然还是有,但误差愈小愈好。要做到这点,可不是靠铁匠手工抡锤就能搞定的。

  纵使每人发一把游标卡尺,严格要求完成品要在误差范围内,或许可以改善情况。但是问题来了,这么做的生产效率能有多高?

  也就是说,预定给矿区使用的矿车系统,将会是真正考验汉津钢铁厂复苏,进行工业化大量生产的第一道关卡。而铁轨,又是这道关卡的第一项小难关。

  为了满足制造矿车系统所需零组件的需求,林文理又开始设计起所需要的工具和模具,并且用打铁炉手工打造出来。

  与此同时,他还分心二用,将先前已经打造好的高炉、炼焦炉零件,指挥弟兄们将其装配起来。

  且在装配好后,也不是就此无所事事等开工。反而是让弟兄们借着设备尚未正式运转之便,开始演练起操作流程。

  一旦开始产铁水,从焦炭到炉渣,每个环节的危险性都是致命等级的。因为这些高温的东西,可以很轻易地把一个人烧穿。

  任何疏忽大意所造成的破坏,不要说拖慢钢铁厂重建进度或经济损失之类的小事情,凡是被波及到的人,很有可能没机会领伤残补助,而是能直接让他们的家属领取丧葬补助。

  那种事情,林文理当然不允许发生。他可不想给自己主导的工作设什么伤残指标,在某个数字以下就算是合格的。他对这种事情的接受程度,就是零发生、零容忍。

  有空载演练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毕竟在原本的设想中,自己也就能在实际操作中,指挥并监督着弟兄们而已。

  可以想象,在上千度高温的铁水前,哪怕只是靠近,也有可能被蒸气灼伤。更不用说跌进铁水里会是什么下场。

  在那种情况下,让一群什么都不懂的生手进行操作,是一件多么可怕,且多么不负责任的事情。可以的话,林文理也不想这么做。

  但在原定的计划中,自己一个人必然分身乏术,不可能亲自操控着每个环节。所以最大的限度,就是一边亲自操作最危险的部分,一边向弟兄们解说,并且希望他们尽快吸收、成长。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汉津钢铁厂的重建进度,已经稍微跳脱了计划。严格来说,是比表定进度还要稍慢一点,但幸好没有慢上多少。

  原定在一个月的时间,第一座修复好的高炉就该产出铁水来。如今高炉、炼焦炉等设备确实也修复好了,自己都开始构思与动手制造其他设备。

  拖延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石的量还没累积到安全线以上。贸然开工,很容易在之后的作业中,发生材料短缺而中断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