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百户的身影,宋应摇头不已。
在他看来,张百户放弃世袭的官职换取土地,绝对是愚蠢之举。
有了世袭官职存在,无论张家以后怎么样,都有官职托底。
张百户放弃之后,张家以后落难时,就可能彻底败落了。
宋应觉得若是让自己选择,绝不会放弃世袭官职。
张百户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不想放弃家中的世官。
无奈朝廷规定,所有军官、军户,都必须听从调遣:
战力强的编入新卫所,还有都护府直属军队。
张百户这一代还能靠着以前的身份担任保长或甲长,下一代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几个甲长同样如此,对麾下的流民看得更紧,生怕他们逃亡,自己多分的地变少。
朝廷养世官就是为了让他们打仗,张百户连战场都不愿上,又对朝廷赐与的世爵弃若敝履。朝廷裁撤起来,那是毫不可惜。
看着李三水和女儿一起给自己叩头,杨老五闭上了眼睛。杨大妮和杨二娃顿时哭了起来,李三水却要擦干眼泪,安排他的后事。
李三水的麾下,就这样逃走了三户人。这让他颇为气恼,狠狠地训斥了逃户的甲长――
因为逃走的三户,代表他丢失了三亩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是明显。这些近侍官员最被人羡慕,被当做储相培养。
“李保长,你是一个实在人。”
身体不好、不愿意受军规约束的进士或副榜,都在训练中被淘汰了。
李三水连道不敢,想到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人头。
尤其是进入山西后,他们不能再免费喝稀粥,需要在路上做工,才能拿到饭吃。
除了有三户逃亡外,还有两户人少,在迁移的路上死绝。
如果路上流民逃散,甚至发生变乱,那么他们不但没有功勋可拿。反而可能会受罚,展磨勘甚至免职。
从此以后,张家丢了世官,逐步成为平民。
李三水组织麾下的壮丁干活,老幼妇孺辅助。甚至还撤换了几个副甲长,让能干活的人担任。
面对李三水的推脱,濒临死亡的杨老五,紧紧抓住他的手。杨大妮和杨二娃跪在旁边,同样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那个人也是一个保长,却不像他一样勤恳,拿到权力就欺男霸女。
如果立下军功,还可以减少磨勘。
这些人如果被皇帝看上,能以翰林院官员身份,到起居注或中书科任职,成为皇帝的近侍官员。
“杨二娃今年十四岁,还没到十六岁成丁年纪。”
把女儿和儿子拉过来,求李三水照应。
“要知道,这个保长是临时的,到了地方会重新选举。”
还有三成因为战力稍弱,被强制迁移海外,转为世爵开辟领地――
在他们讲解劝说、还有连坐惩罚等措施下,大部分流民认命,随着他们迁徙。期待能如他们所说,在军民卫分到土地。
即使宋应一再保证他们的户籍是民户,只是在军民卫需要服兵役。这些人仍没有放下担心,时不时有人逃亡。
可以说,如果宋应求安逸,他可以像一些副榜出身一样,选择安稳的地方当主簿。以他在副榜上的名次,能够选到这种官位。
如果因为胡乱说话让麾下流民生乱,他这个护军上尉会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会被问罪。
杨大妮道:
他现在麾下除了自己一甲外,还有另外十个甲。宋应给他的任务,就是麾下至少有一百户。
“俺爹说了,他要看着二娃成家,分到自己的地。”
“老汉俺是不成了,两个娃娃只能托给你。”
骨灰盒需要他自己做,或者找块破布,直接包裹起来。
想着宋应吩咐的对这些事情的安排,李三水红着脸蛋,询问自己刚刚娶到的妻子杨大妮道:
每多一户就多一亩,绝对不会食言。
李三水说了自己的名字,又说了杨老五的遗嘱,以及自己和杨大妮的关系。
皇帝赐给他这一代的公士身份,同样也是如此,并且有安抚他们稳定地方的用意。
如此走了十几日,来到山西境内。
不过即使如此,迁移的路上还是免不了死人。
四甲进士相比起来更差些,只能担任正八品官职,担任行人司行人,或者各县县丞。
对于副榜出身的他来说,从正九品开始任职、磨勘期还是六年,升迁实在太慢了。
如果低于这个数,就会拿他问罪。
不过杨老五的主意却很坚定,他在一路上走来,早就看出李三水是个老实人,丝毫没有当保长的威风。
如果只是今年有旱灾,付出这么大的牺牲迁徙,代价实在太大了。
李三水麾下的一百一十户,已经变成了一百零五户――
在了解到陕西的情况后,他在弟弟的建议下,参加了文职军官集训,转入军中任职――
“陕西今年要迁移五万户,五十个护军校尉带队。”
看着张百户移交的军户和流民,宋应喃喃自语道。
这次,他需要将这些人平安送到沧州。只要最终到达的户数在一千户以上,他就能记一年功。
如果再减少下去,户数低于一百,他就会被问罪。
他们至少会分配方十里的领地,如果有能力的话,只要不超过爵位规定的领地限制,还能够开辟更大的领地。
“只求李保长把二娃带大,拿到五十亩土地。”
结果他那一保逃亡的人很多,气得带队的军官把他明正典刑,人头挂在树上警告众人。
那里设有城隍庙下属的土地庙,里面的庙祝和祭司会给杨老五做法事,并且烧成骨灰。
心中感叹了一番,宋应带着张百户移交的一千多户人家,踏上迁徙之路。
这样的人,虽然有些人看不起,杨老五却觉得很放心。
如果高于这个数,则会到了地方,会至少多分他一百亩土地――
“岳……岳父大人去了,你看是在路上埋了,还是烧成骨灰?”
因为这个,朝廷提议对县尉、法官、主簿这三个官职做了规定,允许从八品官员保留品级担任。
李三水急忙过去,见到杨老五只剩那么一口气。见到他过来后,紧紧拉着他的手,说道:
“我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一定要拿到年功。”
“你这个保长要守住本心,不要学一些人欺男霸女。”
李三水点了点头,立刻去找宋应,把此事报了上去。同时把杨家的户主改为杨二娃,显示这一户仍在。
李三水则因为祖上是军户,当年也被分配了五十亩土地,对此倒没怀疑。
战力弱的迁移海外,去海外转为世爵开辟领地。
剩下的一半中有两成被留下来,和其它卫所混编成新卫所,成为新的军民卫领导层,镇压地方形势。
宋应通过了训练,被授予上尉勋级――
他带领的这一千多户、大约五千口人,到现在已经逃亡百余、死亡上百,未来还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立下五个年功,他这个文职军官,立刻就能升一级。
这是他参加皇帝的军训,转为文职军官的原因――
在他看来,这就是朝廷迁徙卫所重新分地,对他这样丧失土地的军户来说,可谓一个好机会。
他拿到的几百亩地契,算是朝廷给的买断费――买断他们之前为朝廷立下的功勋。
不过杨老五却不放心,拉着已经十七岁的女儿杨大妮,向李三水道:
“老汉俺就这么一个女儿,今后就托李保长照顾了。”
这让他心中不止一次怀疑,朝廷下令迁徙,到底是错是对――
二甲进士如果考取庶吉士,同样授正七品编修。三甲进士庶吉士,则授予从七品检讨。
不过,面对属下,他没有流露过这种怀疑。经过内教场集训的他,知道军中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不能口无遮拦动摇军心。
这日,李三水就听到一个消息,生病的杨老五挺不下去了,要托付他后事。
在他们解释之下,那些流民从一开始的不相信,转变为将信将疑。
“俺要一路带着,带他去军民卫。”
没有考取庶吉士的,二甲进士授予正七品官职,可以在朝廷担任知事,或者去地方担任知县。
他现在都不敢保证,自己在抵达沧州时,麾下有没有一千户。
即使杨老五不说,他也要照顾好这两人,免得杨家绝后,户数又会减少。
继而是对当军户的害怕,担心世代受苦。
宋应颇为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想着一些流民之中发生的破事,警告道:
“既然已经叩头,那就是明媒正娶。”
他麾下的甲长同样如此,因为他们也得到了分地的承诺,每户一亩土地。
在自己身上的病越来越重,眼看治不好后,他这些日子打的主意,就是把女儿杨大妮嫁过去。
这次集训,也是由皇帝亲自举办、在内教场训练的,主要是队列训练,还有诸葛连弩等兵器的使用,赐给他们防身。
毕竟年近三旬的他,已经能称得上老汉,从来没打过小姑娘的主意。
这让他颇为沮丧,哭得比自己爹妈死时还伤心。因为这代表着他能分到的土地,又减少了两亩。
勤勤恳恳、或者说木讷老实的李三水,就这样被他看上了,成为保长之一。
“烧成骨灰!”
皇帝许诺的迁一千户授予一年功,就是他们的机会。
李三水见他要死了,自然一切说好。
李三水就是因为这点,丝毫没动过歪念。杨老五也是因为他老实,选择把儿女托付。
他这一保,因此分到的食物多。没有人因为饥饿而死,却还有人病逝。
像张百户这样的世官还很多,大约有一半卫所世官,选择放弃军职。
对流民的许诺同样,每户分配五十亩、或者荒地百亩。
张百户对上战场怕得要死,根本就不愿意、也不可能被编入军队。
五甲进士是最底层,只能担任从八品官职,去偏远地方署理县丞,或者担任法官、主簿――
想要获得年功,不是把一千户人带过去就行的。还要保证迁移路上的逃亡率和死亡率在平均线以下,否则很可能被减功勋。
又因为这三个官职是正九品,明算科副榜出身的宋应,同样有资格担任。
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机会,张百户等人却弃之如敝履。
这让李三水无奈之下,在其他军户和流民的见证下,答应杨老五的请求,同意这桩婚事。
“但是这户人家,需要有人监管,谁愿意做他的监护人?”
但是宋应在弟弟宋应星被派去陕西后,就对陕西有了兴趣。
在这一路之上,他已经见到不知多少人死去。
按照这一次对进士的授官,一甲进士中的状元授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编修。
“按照朝廷的规定,他不用服役就有饭吃。”
在询问了杨二娃的年龄后,宋应道:
三甲进士就只能担任从七品官职,在朝廷担任行人司司副,或者去偏远地方任职,可以署理知县。
不如加入军中,谋求快速升迁。
宋应听到又有人死了,心情已经不像刚开始波动那么大了。
李三水听得脸都红了,急忙说使不得。
起步就是从八品,相当于五甲进士。
这个官职,已经是五甲进士的待遇。
这些流民对此事,那是将信将疑。
所以,宋应对麾下的流民颇为在乎,并且不断和军户担任的甲长交流。从中寻找可靠的人担任保长,帮自己管理这些人。
这让李三水颇为重视,紧张兮兮地拿着兵器,生怕有人逃亡。
他又不想移往海外,所以就选择放弃世袭军职。
这让李三水紧张之下,和十个甲长合计,把那些只剩下一两个人的民户,安排给副甲长照看。一定要保障他们的健康,免得死了绝户。
“你要干得不好,会有人选上来取代你!”
而且文职军官的五年磨勘期,相比进士的四年也接近。
聊了一些这件事,宋应开了个条子,让李三水在抵达前面驿站时,把杨老五尸体带过去。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不错,在完成一个月的军训、掌握了一些军中常识后,他就被派到延绥护军府任职,授予从八品护军上尉。
不过饭食也好了一点,如果干的活多,还能吃上干饭。
李三水再怎么说也是一个保长,当然不能让自己的岳父这么寒酸。发动人员寻找木材,做了几个骨灰盒,盛放杨老五和其他死去的人骨灰。
在土地庙祭司念诵的往生经文中,李三水等人的心情,渐渐安定下来。
带着杨老五等人的骨灰,继续向东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