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69章 权力的运用和分配

  朱由检之所以对李三才全面否定,是因为他最痛恨这种人的行为。

  以李三才为代表的部份文官,在夺权上很有一手。甚至还很会经营名声,得到朝野赞誉。

  但是细数功绩,这些人又没做出多少。例如李三才在夺取漕运总兵的权力之后,根本没有能力治军――

  漕军兵马十二万,沿岸一百多个卫所,在朱由检看来是很强的力量。但是在李三才等文官手中,基本上被废弃。

  所以在了解到漕运的现状后,朱由检坚持复设漕运总兵,并且使用武勋。

  这自然引起了文官反弹,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昔年漕运总兵存在时,多有不法之事,随意役使军卫。”

  “而且久裁而复,应当从长计议。”

  朱由检仍旧还在气头上,斥责道:

  “漕运总兵纵有不法,也不会放任漕帮坐大。”

  “朕最痛恨的就是某些官员只知夺权,却从不思量有没有能力运用权力。”

  “但凡漕运总督能够好好治军,朕何至于在朝堂上讨论漕帮之事?”

  “漕运总兵复设势在必行,专门负责管理漕军。”

  “漕运总督兼任漕军护军使,下设护军都尉,协调漕军和沿途府县的关系。”

  这番话语让一些文官脸面无光,却又放下了心。

  因为皇帝复设的不是以前位在漕运总督之上的总督漕运总兵官,而是专管漕军的漕运总兵。两者的地位最多平行,甚至漕运总兵还低一些。

  文官夺取的漕运权力基本还在,只是分出了治军权力。

  所以他们对皇帝拿李三才指桑骂槐,指责一些文官的行为,只能默默听着。

  甚至一些人心里,觉得皇帝的评价没错,以李三才为代表的部分文官,就是那样的人。

  就连曾经为李三才辩解的刘宗周,这次都没有再辩解。

  顾宪成曾经把李三才和孔子相比,他的后继者钱谦益,此时也没有在这上面发言。

  在紫阁功臣和紫阁贤臣设立后,群臣现在大多都有了一点谱,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在皇帝眼中算功绩。

  李三才纵然名高,在抑止税监、体恤民情上很受赞誉,但是和其他功臣贤臣相比,却真的没有什么拿出手的功绩。

  皇帝对他的全面否定、甚至拿他做李化龙的反面,让一些臣子心中凛然,知道当今皇帝需要能干事的臣子。只有做出实事,才有名列紫阁的机会。

  朱由检发泄一通,告诫群臣用心做事之后,选择见好就收,不引起更大的反弹。

  接下来他和群臣议定,明确漕运总兵和漕运总督的职责。并且在下面设立三个协同督运参将和护军都尉,分别负责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境内河段。

  对于三个参将,朱由检具体要求道:

  “三个参将要从漕军中挑选精兵,建立至少六千人的参将营。”

  “将来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临近运河的地方发生变乱,朝廷第一个要调遣的,就是这三个参将营。”

  “以后他们要以运河为依托,训练快速机动能力。”

  把运河当做后世的铁路看待,朱由检不但没有废弃,还加强了漕运衙门的权力。设立独立的税务司、廷尉署、卫尉署等机构,负责税收和司法执法工作。

  并责令兵部尚书袁可立为三个参将营划定防区,制定地方出现变乱时的调兵顺序。设立航运公司,安抚和漕运有关的利益集团:

  “海运和漕运虽有竞争,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纵然以后海运成熟了,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

  “它的作用不止是运粮,还有调兵、运货、运人等用途。”

  “漕运衙门以后要设立运河航运集团,和沿途卫所合作成立航运公司。”

  “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运河航运集团可自主经营,和下属航运公司分享利益。”

  这个决定,让一些和漕运有关联的官员,顿时喜形于色。

  因为漕运最大的运力,都用在运输漕粮。负责漕运的官员纵然想夹带,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侵蚀漕粮运力。

  如今皇帝把漕粮削减后的运力让出来,让他们成立公司自主经营。这对所有和漕运有关的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代表着他们的夹带从地下走上台面,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漕运。

  而且运河沿线设立的三个参将营,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

  为了南北直隶和山东、河南的安稳,运河也不可能被废弃。

  这让很多支持漕运的官员放下了心,转而拥护海运。毕竟海上能运输的粮食越多,漕粮运力就能更多地空出来。

  可以说这个时候,海运真正的成为朝堂共识,再无丝毫阻力。

  尤其是工部的官员,他们最支持漕粮转为海运。以前为了保住漕运,他们在治河时有很多顾虑。如今皇帝虽然明确运河会继续保留,但是运货运人等事,到底不如漕粮紧要。他们在治河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所以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在朝堂上,表态支持海运。

  唯有户部的官员,对无法插手海运还是心有不甘。毕竟以前在运河上的漕运总督和天津巡抚,都有户部加衔。海运上没有户部官员存在,让他们感到不放心。

  为了让户部的官员支持海运,朱由检考虑之后,又下令道:

  “海运关乎粮食安全,海关更是关乎赋税。”

  “这两项事务主要是海军护军使管,以后海军护军使加户部右侍郎衔,每月至少要回京城户部一次。”

  “毕尚书、郭寺卿,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

  毕自严和郭允厚听到这话,顿时知道这是皇帝对他们的敲打,责怪他们前段时间放任漕帮闹事。

  不过海军护军使加户部右侍郎衔,而且每月还要至少回京一次,也确实让户部有了插手海军衙门的机会。

  这让他们对皇帝的处置心服口服,跪在地上谢罪。

  朱由检稍微敲打了一下,没有继续责罚。毕竟分税制和催收积欠等事,都需要他们出力。

  最终漕帮闹事的责任,落在了漕运总督郭尚友身上。远在淮安的郭尚友,遭到飞来横祸,被皇帝以管束不力为由撤职。

  但是朱由检没有弃用他,而是以自己对海外戒严区的决定权,设立暂时驻扎在东宁的南洋巡抚一职,任命郭尚友担任――

  他希望郭尚友这个和运河商人比较熟悉的官员,能带动一些运河上的商人,把目光投向海外。

  同时用南洋巡抚一职,协调郑芝龙等人对南洋的开拓,把南洋粮食北运。

  空出的漕运总督一职,因为按任期制会在明年更换。这个临时人选,由九卿大臣廷推。

  这番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漕帮之事,甚至更换了负责漕运的最高官员。所有参加会议的官员,心中感到凛然。认为皇帝既没有放纵,也没有乱了阵脚,因为漕帮之事,影响朝堂安稳。

  而且皇帝对漕运、海运、文官、武勋、朝堂、地方的平衡,让一些人越想越觉得精妙,心中十分赞叹。

  相比皇帝的这些手段来说,李三才当年夺取漕运总兵的权力后都没分配好,确实称得上不会运用权力――

  但凡他对漕军稍微重视点,分配好漕军的防区,漕运上的事务就不会如此混乱,让漕运衙门不能完全控制的漕帮壮大起来。

  所以新任的漕运总督,九卿觉得应该推出个干臣。以免文官继续被皇帝轻视,认为他们不会运用权力。

  最终,东林党的干将,曾经担任过左副都御史、户部添设右侍郎的郑三俊,被群臣廷推起复,担任漕运总督。

  朱由检知道这个人,还知道他是很多东林党后起之秀的老师,因此不愿在朝中任用他,以免东林党有了后继者,更加势大难治。

  但是在地方上,朱由检还是愿意任用郑三俊的。毕竟人才难得,郑三俊在督学、督粮上都有政绩。

  所以他认可了这个任命,地方东林党大员,又多出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