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派大获全胜,印证了朱由检的判断:
此时此刻,就是他在掌权。
他要任用中立派,这次的南京官员廷推,选出来的大多就是中立派。
他要起复旧臣,就有个东林党被选上。
先前廷推督抚也是如此,若非他为了地方稳定,明确以起复旧臣为先,东林党那几个人,恐怕还选不上。
这个以阉党残留为主的朝堂,并不待见东林党。而且在“人人过关”威慑下,受他的态度影响很大。
但是这个局面持续不了多久,谁都能够想到。
一是逆案迟早要定下,朱由检不能一直拿这个威慑群臣。
二是东林党被起复的人员进京后,会对现有格局带来冲击。
阉党则因为魏忠贤已死,已经是散沙一盘。他们在东林党攻击下能不能留在朝堂上都难说,更别说维持局面了。
可以说,现在的阉党是树倒猢狲散,想当官的都在寻找门路。
有的依附王体乾,有的依附黄立极,还有的因为牵连不深,直接转为中立派。
像薛凤翔那样想依附皇帝的也有,而且在找门路。朱由检在朝会结束后,便知道了这么一个人。
“霍维华想要起复,让人求到了你那里。”
“那你仔细说说,霍维华这个人可用吗?”
看着御马监掌印高时明,朱由检不动声色地道。
高时明斟酌着皇帝的话语,思索着皇帝对霍维华的态度。
当今皇帝看似宽容,对很多阉党官员都予以留任,甚至对违逆他心意的臣子也不吝提拔。先前的周家椿、今天的吴尚默,两人都是如此,即使顶撞皇帝,也获得了升迁。
但是,这些宽容都是表面上的,皇帝登极以来,赐死魏忠贤、客氏、徐应元,把崔呈秀、李永贞等人定为首逆同谋,把杨镐明正典刑,一点都没手软。朝堂上官员“人人过关”的命令,更是前所未有。
高时明和刘若愚精通典章,两人商讨之后,觉得皇帝这些行为看似有些奇怪,根源上是看重礼法,非常注重法度:
违逆他心意的官员没有触犯法度,所以皇帝即使觉得他们碍眼,也选择升官调出去。
阉党被留任的,大多是和魏逆牵连不深,没有犯下严重罪行的人。
那些在魏逆当政时横行无忌、甚至导致人死亡的,皇帝一个都没放过,最好的结果也是革职削籍为民。
霍维华属于哪一类呢?他是魏忠贤的谋主,三大案的主持人。若非见机得快,在先帝弥留之际辞去兵部尚书跑了,崔呈秀那个首逆同谋的罪名,说不定就落在他身上。
这样一位阉党核心人员,皇帝会接纳吗?
揣摩着皇帝的态度,高时明小心翼翼回道:
“霍维华之事,是他通过妻弟陆尽臣请托。”
“此人是臣名下,还请陛下处置。”
这是把中间人供出来了,朱由检“嗯”了一声,说道:
“霍维华交结近侍,本应定为第三等。”
“但是念在魏忠贤谋逆时他没参与,就降等定为第四等。”
“和田尔耕、许显纯等人,一起发去东宁卫。”
“你名下的陆尽臣既然和他是亲戚,就让他也去东宁吧。转为都知监内侍,发去东宁卫监察。”
“外廷官员安排亲戚当内侍的,内官监和都知监要查清楚,把相关内侍外放出去。”
连派妻弟入宫的官员都有了,朱由检想到这件事,就有些心存警惕。
此时此刻,他有些明白太祖朱元璋为何在《大明律》中加上交结近侍官员律。这种事情确实应该禁止,需要有罪名定罪。
霍维华在天启元年还只是兵科给事中,在妻弟陆尽臣入宫之后,因为能够得到内宫动静,很快就勾搭上魏忠贤,迅速获得升迁。
若非因为丁忧离职三年,这个人早就当上尚书了。
可以说,霍维华的眼光和能力都是一等一的,看出了魏忠贤要得势,更看出阉党的总后台是天启皇帝。
所以他在天启皇帝病重时,想法找到了“灵露饮”献上去。可惜灵露饮不管怎么蒸都是米汤,不是什么米谷精华、灵丹妙药,没能救回天启皇帝。
然后霍维华就跑了,丢下兵部尚书的位子,让魏忠贤的另一位谋主崔呈秀接任。
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个人眼光有多好。崔呈秀在魏忠贤指示下调兵,牵连逆案太深,被定为首逆同谋――
霍维华若是晚走一步,就是崔呈秀的遭遇。
如今谋求起复,是因为霍维华看出来,皇帝需要心腹。所以冒险一试,看看能否复职。
可惜他不知道,朱由检是需要心腹不错,却不是什么人都收。
像杨景辰、薛凤翔这样担任重要职位、而且和阉党牵连不深、和东林党没有大仇怨的,朱由检当然会收下,直接命令他们做事。
但是像霍维华这样和东林党有大仇,留在朝中会引发党争的,朱由检肯定不会收。免得这样的人留下来,会让东林党仇视,朝中党争不断。
尤其是霍维华如今没有职位,想起复任职还得消耗朱由检的实力。这让朱由检更不愿意用他,直接列入逆案。
不过因为霍维华是主动投靠,朱由检没有把事情做绝,把他发去东宁卫,还有立功机会。
如果霍维华被朝廷官员定罪、发配到某个地方,默默无闻死去,那才真是憋屈。
历史上的霍维华就是如此,很多人都知道他有才干,也曾向崇祯皇帝举荐他。但因为逆案已定,不可能为某一个人翻案引起党争,崇祯皇帝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此事,并且惩治了提议官员。霍维华得知消息后忧愤而死,才五十多就去世了。
如今霍维华因为主动投靠被朱由检注意到,应该说是幸运。
为东宁卫补充了一个文官,朱由检询问了一下王文政,得知田尔耕、许显纯等人仍在锦衣卫,嘱咐他道:
“锦衣卫的案子要尽快交给大理寺判了,不要拖延下去。”
“否则等东林党回朝,没有人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
“让许显纯等人坐船走,尽快南下福建。”
对锦衣卫的效率颇是不满,朱由检实在没想到,自己明确做出指示的案子,快一个月了还没定下。
如果还按这个速度,等黄宗羲这些遇害者家属进京了,在血亲复仇的大义下,朱由检也保不住他们。
然后王文政又上报了一件事,就是对苏茂相反常行为的调查。这个人这几天接连上疏,被朱由检注意到了,命令锦衣卫调查。王文政道:
“苏茂相是想当尚书,盯上了一直空着的刑部尚书职位。”
“南京官员都补上后,下一步就该有官员提议补充朝廷职位了。”
“刑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都有人想担任。”
《清史稿黄宗羲传》
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为杨、左同志,以劾魏阉死诏狱,事具明史。
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
会廷鞫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又殴应元,拔其须归祭尊素神主前;又追杀牢卒叶咨、颜文仲,盖尊素绝命於二卒手也。
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谓:“实今日犹能贿赂公行,其所辨岂足信?”於对簿时复以锥锥之。
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