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八更,求推荐,求订阅!
在对于“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的一片赞誉声中,“映”杂志的影评就显得有些气急败坏了,“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抓住观众的心,从头到尾都让人游离在剧情之外。笨重的蝙蝠侠,只是一个符号的存在,没有真正的武力和智慧,也没有强硬的决断和能力;愚蠢的双面人,轻而易举就被挑拨堕入黑暗,即使是硬币决定生死的邪魅也比不上‘老无所依’的冷血杀手;疯狂的小丑,为了犯罪而犯罪,没有任何的人物塑造,没有任何的人物情感,除了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四处奔波之外,很难说出小丑到底做了什么。
慌乱繁杂的故事线里不停穿插各种不符合常理的好人打好人的片段让增加作品的戏剧化,浅薄生硬的人物形象在沉重多余的故事之中变成一个个苍白无力的脸谱。可以看出诺兰努力想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漫画英雄电影形式,只可惜,野心太大篇幅太短,以至于全盘皆输。”
类似于“映”这样为了批判而批判的影评其实并不多,因为这对于杂志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艾略特-卡特即使一向喜欢与埃文-贝尔唱反调,但总是会找出合理的依据来维持自己的专业形象。但这一次,艾略特-卡特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有一个“映”站起来了,有千千万万个称赞支持的声音冒出来了。
来自英国的“帝国”杂志就当其冲,人们都说,美国有“电影评论”,那么英国就有“帝国”。不是因为二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相当,而是因为二者对于埃文-贝尔都是一致的推崇。比起“电影评论”来说,“帝国”对于当今英国的骄傲埃文-贝尔更是推崇备至。
“黑暗、冷酷、鬼魅又梦幻,‘黑暗骑士’绝非‘卓越’这个词汇就可以形容的,它可能是影史上最出色又最可怕的漫画英雄改编电影。
虽然同样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但‘黑暗骑士’至少比‘侠影之谜’出色了两个级别,这部续篇标志着诺兰导演风格完全达到了成熟。一如‘香水’之于埃文-贝尔的重要性。
诺兰和埃文一样,是好莱坞少数几个从来没有拍过烂片的导演,一部接着一部的作品,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技巧,并且达到了巅峰。不过诺兰和埃文又有所不同。埃文执着于将角色在社会背景下的反应代入生活的反思。而诺兰则更加倾向于在黑暗层面下深入探讨负面情绪。
在观看映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我的大脑无法做出任何的思考,精致宛若画卷的画面,精彩宛若名言的对白。尤其是小丑的台词,更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埃文-贝尔对其华丽而恐怖的演绎,告诉了所有人,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足以载入史册的巅峰级演员。小丑这个角色应该为他自己赢得一尊奥斯卡,至少是一个提名。在角色黑暗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和其歹毒的本质中,埃文-贝尔的演出远远过了杰克-尼科尔森的经典!这更是越了去年丹尼尔-普莱维给所有人带来震撼的一次演出!
比起所有的‘蝙蝠侠’系列电影来说,‘黑暗骑士’都轻而易举成为了最佳,出色的基础,庞大的基调,丰富的剧本,精彩的人物,深远的潜台词。将电影推向了巅峰。
克里斯托弗-诺兰将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和摩根-弗里曼再次招到麾下,而加里-弗里曼饰演的戈登和艾伦-艾克哈特饰演的丹特,两者都将尽力帮助蝙蝠侠对抗和摧毁哥谭市的犯罪组织。这次选择最出色的选择莫过于采用了玛吉-吉伦哈尔来饰演故事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这个角色在‘侠影之谜’中被凯蒂-赫尔姆斯演绎得非常苍白。当然,诺兰最卓越的选择还是埃文-贝尔!这也成为了‘黑暗骑士’最大的亮点。
在这一点上,克里斯托弗-诺兰显然比蒂姆-伯顿和乔-舒马赫都明智。
‘侠影之谜’的主题是蝙蝠侠的诞生。诺兰用一个漫长而严肃的故事将布鲁斯-韦恩完整地塑造了出来,并且将所有中心角色都打造成性,而电影之中那个从心理层面营造的冗长结尾,则暗示了该系列电影可以继续着光辉前景。而这部新片则完全履行了这种愿望。
‘黑暗骑士’的主题则是正义与邪恶的拉扯,蝙蝠侠试图改变哥谭市的过程中。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彼此交缠,成为了最大的冲突。2oo5年的那部电影暗示了冲突扩大的威胁,因为在追击该市的犯罪组织和破坏他们的利益的时候,蝙蝠侠将激起黑社会作出更大的回敬。换句话说,这是他在哥谭市的正义举动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他把这种结果故意或无意地带向表面,从而也模糊了绝对正义和绝对邪恶之间的界限。最后,这个新的故事更加复杂,在道德上更加的暧昧,也有了很多既定义‘英雄’又定义‘坏蛋’的灰色地带。
挖掘身份的形成和演进过程,是所有诺兰作品里不断重现的主题,而这里,它得到了特别吸引人的对待。就在蝙蝠侠开始消除折磨哥谭市的犯罪和**时,讽刺的是,他所创造的真空却吸引来了甚至更强大的犯罪元素,后者认为这正是机会来接管这个城市的无主之地。
诺兰聪明地翻转了英雄两面之间的关系和对称,就如同双面人手中一面光明一面黑暗的硬币。如果说‘侠影之谜’专注于角色的来源,专注于布鲁斯-韦恩如何从早年的受伤、恐惧、愤怒中进化成为蝙蝠侠,并坚决打击犯罪和**;那么在‘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则变成了一个全市公民皆知的名流,尽管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英雄,其他人则想知道是否他造成的破坏比好事还要多。新类型犯罪的到来,提高了争论的赌注——整座哥谭市,蝙蝠侠的任务更加沉重了。
亿万富翁花花公子韦恩——带着他漂亮的汽车、美丽的女人以及冷漠的态度——不再是这个人的真我。就在韦恩戴上面具掩盖他蝙蝠侠身份的同时,却实际上是蝙蝠侠在定义韦恩的真实身份,而韦恩的公众形象却是一个他要戴上共生的‘面具’。最初,你也许会想起。韦恩认为他能激励起哥谭市的正义,并能最终把他救世主的身份留在身后。但在‘黑暗骑士’的故事里,他的希望在严苛的现实面前却支离破碎,人性的本质让所谓的正义在面临利益纠葛时变得一文不值,韦恩激起了哥谭的正义。但终究无法在与人性的对决之中取得胜利。所以他输给了小丑,丹特成为了双面人,而他则成为了黑暗骑士。
在‘黑暗骑士’中,诺兰重新塑造了两个角色。小丑和双面人丹特。
双面人丹特与旧版本设定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向来就凶神恶煞的角色,相反,他原本是哥谭市人民一切美好憧憬的化身,与黑暗的犯罪势力形成鲜明对立。诺兰利用了瑞秋这个漫画里所没有、电影里虚构出来的角色。解释了韦恩后来女友频频更换的原因,同时也加强了双面人与蝙蝠侠之间的牵扯,并且瑞秋成为了双面人转变的催化剂。
丹特从一个光明骑士一步步演变成为双面人,从一个完美的英雄变成了绝望的复仇者,与小丑那毫无逻辑、毫无理性的疯狂行程对比,同时也打击了包括蝙蝠侠在内所有还相信完美英雄存在的人,逼迫观众和蝙蝠侠必须去思考:究竟谁才能拯救这个绝望的世界,人类是否如此脆弱,可以瞬间从天使变成恶魔。还是它们本来就共存?
而这个故事最危险的敌人是蝙蝠侠臭名昭彰的世仇,小丑,这个疯狂而冷酷的魔王。在‘黑暗骑士’中,小丑是和黑暗骑士一样庞大的图腾人物,是终极大恶魔。这就给诺兰带来了挑战。要去挖掘这样一个全然邪恶的角色,而且他还有着扭曲的观念,或许遵循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里的坏人传统,小丑代表着无政府主义里最极端的形式。是一股混乱中诞生的力量,是一个没有目标的罪犯。不会被金钱和贪婪所驱使。
在影片中的一个非常震撼性的镜头中,小丑烧掉了一座用现金堆起的金山。作为一个大规模毁灭力量,他是真正的令人不安,无中生有。他最不被期待,却因自己谋杀成性而获得无比的快乐。
在被富于创造性的演员埃文-贝尔演绎时,小丑这个角色是多彩的、可恶的、危险的,带来了一波接着一波的**和刺激。埃文-贝尔的全然投入,从外貌、身体到灵魂,竭力竭力挖掘他作为整个人类中的一个孤独分子所具有的多重影响,挖掘他令社会秩序感到不安的恐怖行径,挖掘他怎样使用特殊的方式去夺走公民的规则、价值观、道德和人性,并让他们自己对付自己。
嗜好为破坏而破坏,包括后来的自我毁灭,小丑是一个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人物,一个完全没有道德的令人生畏的敌人,这一特征把小丑直接放在了蝙蝠侠的对立面,后者却有着非常严格的道德规范来决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却被小丑成功地利用。在小丑日益膨胀的影响之下,蝙蝠侠需要再度审视他的哲学,要保证在追击这个终极怪物的同时,他自身不会在诱惑之下变成一个怪物。
诺兰的‘黑暗骑士’问道,‘你打击邪恶和**的界限在哪里,拥有使用权力和渴望权力的界限在哪里,以及是什么定义了其它一些的品质。’这一个问题,势必将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久久回荡,也将会成为未来所有漫画英雄电影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精彩绝伦!完美梦幻!”这就是“帝国”杂志的影评标题,也成为了关于“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如潮的赞誉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注脚。
三万字的爆送上,明天继续,呵呵,求双倍的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