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月第一周,“模仿游戏”和“爆裂鼓手”两部颁奖季话题作品,率先在票房市场展开正面对决;“塞尔玛游行”、“性/本恶”、“大眼睛”等作品纷纷进入全面公映阶段;还有,“美国狙击手”在最后时刻以点映赶上了报名截止时间……
这所有的所有都正在预示着,颁奖季的战火已经全面打响!
显然,“爆裂鼓手”的优秀表现正在强势脱颖而出,不管是否喜欢蓝礼,也不管是否喜欢作品,沸沸扬扬的话题热潮都正在制造无法阻挡的声势,好莱坞每一位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听说过这部电影的相关消息——至少是名字。
锦上添花的是,“爆裂鼓手”讲述的主题是艺术创作,与“鸟人”这部讲述电影和戏剧产业内部故事的作品联手,一起成为了今年的“艺术家”。对于好莱坞人士们来说,此类作品总是能够唤醒更多共鸣,将故事折射在自己身上。
在难分难解的投票关键时刻,如此细节往往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惊人作用,当然,重中之重还是作品的出色以及公关的准确。
随后的票房曲线也彰显出了“爆裂鼓手”的强势,一步一步地将这部作品推向大众视野,俨然成为了颁奖季之中的一匹黑马!
一月第二周,“飓风营救3”强势来袭,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毫无悬念地登顶冠军,终结了“爆裂鼓手”不可思议逆袭的势头,让北美票房市场重新回归正常轨道——商业电影主宰票房市场、艺术电影角逐颁奖季。
尽管如此,“爆裂鼓手”的第六周周末票房跌幅还是迎来了一片热烈掌声:面对强劲对手的猛烈冲击,跌幅控制在了百分之二十七的超低水准,这已经无比难得;再考虑到此前一周周末票房的强势表现,如此跌幅就更加骇人了,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病毒式传播,正在形成一种全新潮流。
不同于“醉乡民谣”的感同身受,“爆裂鼓手”所引发的共鸣更多是一种猎奇心理,每一位青少年似乎都准备挑战自我极限,通过观看这部作品、通过评论这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还有自己的见识与深度,俨然成为了年轻一代炫耀卖弄的媒介,最终演变成为娱乐至死的另外一个环节。
这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是“爆裂鼓手”的走红更加讽刺,还是“爆裂鼓手”故事之中成就艺术完美的方式沦为社交网络茶余饭后讨论焦点的反差更加讽刺?
但两千两百万的周末票房数字却毫无争议,这就是社交网络狂潮的实打实影响力,一举将“爆裂鼓手”的累积票房推动到了七千八百万美元,如此高度是索尼经典在制定发行计划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在这之后,北美电影市场再次杀出了一匹黑马,“美国狙击手”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这部由华纳兄弟制作发行的作品,导演是“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男主角是近两年来红得发紫的布莱德利-库珀,讲述了美国海豹部队狙击手克里斯-凯尔的传记,耗资六千万美元打造。
但电影在内部试映阶段就不被看好;后来点映阶段屡屡爆出争议传言,也为电影的征程覆盖了一层阴影。
一方面,电影将镜头聚焦在狙击手身上,他在战场上狙击了一百六十六人,这已经脱离了普世意义上的“战争伤害”,所有重量都落在了个人身上,势必将引起反战和平主义者们的抗议;另一方面,电影在阿拉伯裔群体之中也遭受了无数指责,对于战场事实的偏心和失真描写,必然引发无数争论。
如此场景有些相似,就好像去年的“地心引力”一样,华纳兄弟对于“美国狙击手”的定位没有能够明确,一时之间也无法确定到底是走商业电影路线,还是回归颁奖季路线,这也体现在了他们的放映计划上。
“美国狙击手”以四间院线点映开场,在取得十五万八千美元的出色单馆票房数据之后,华纳兄弟也还是没有能够确定自己的推进计划,面对只有七十二分的媒体综评,他们也不知道,征战颁奖季是否是一个可靠选择——但选择商业电影路线,面对诸多反战声浪,这部作品似乎也没有太多提升空间。
点映过后,不少业内媒体都认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这部作品可能就要被彻底埋没,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人看好这部作品的前景。
华纳兄弟也是如此,在迷茫之中,“美国狙击手”持续在四间院线点映了三周,而点映期间单馆票房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华纳兄弟更多信心——次周单馆票房数据不跌反升,上扬到了十六万九千美元的位置;第三周单馆票房数据也依旧维持在十四万四千美元的高度,即使面对“爆裂鼓手”横扫千军的狂热,“美国狙击手”似乎也没有被彻底淹没。
然后,华纳兄弟和索尼经典一样,选择了扩映,直接在三千五百五十五间院线上映,这一豪赌的举动……再次成功了。
“美国狙击手”以八千九百万美元的周末票房强势刷新了“醉乡民谣”所保持的历史记录,摧枯拉朽的姿态让整个北美一片惊呼声,本来已经彻底消失在颁奖季视野范围之内的这部作品,一鼓作气就杀入了第一集团,完完全全打破僵局,这也让其他发行公司全部措手不及,然后颁奖季就越发热闹起来。
在这之后,“美国狙击手”越战越勇,强势蝉联三连冠之后,票房增长势头依旧没有放缓,一路逆袭上扬。去年,“醉乡民谣”不可思议地达到了北美两亿,这被认为是不可复制的奇迹,甚至是一个神话;但没有想到,短短一年之后,“美国狙击手”不仅复制了奇迹,而且还打破了奇迹,最终北美累积票房迈过三亿门槛,足足高达三亿五千万美元,让所有业内人士全部瞠目结舌,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其实,此时通过“美国狙击手”这部核心思想明显右侧倾斜的作品取得票房大热,就可以提前窥见2016年总统大选的格局了,那位没有人预料到的人选却在最终结果之中推翻了所有专家的预测,成功胜出。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不可避免。
“美国狙击手”的绝地反击抢走了所有视线,再次成就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辉煌,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布莱德利-库珀成为全美宠儿的迹象,比起蓝礼来说,布莱德利显然更加符合学院评委们的喜好——
1998年首次登上小屏幕,以帅气花瓶形象摸爬滚打,经历了漫长的无名时期,而后又在舞台剧和电视剧等方面持续不断地打磨演技,却始终以配角形象登场,一直到2009年,一部“宿醉”成功脱颖而出,以年度最大黑马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彻底扭转职业生涯的低谷。
而后在商业电影之中寻找突破失败,转身投向独立电影的怀抱,以轻盈却不失深度的喜剧表演展现个人魅力,谱写了一出“美国梦”的经典励志剧本,这才是学院评委们的最爱——艺术,难道不应该与苦难息息相关吗?
人人都在关注着蓝礼连续四年斩获奥斯卡提名的壮举,却很少人注意到,布莱德利也连续两年入围了奥斯卡最终争夺,“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美国骗局”让他始终占据评委的宠爱;当然,三十九岁的年龄也更加符合学院的偏爱。
正是因为蓝礼的绝对强势,这才让人们忽略了布莱德利的备受宠爱——但事实上,单纯以绝对实力来挑选,估计整个好莱坞业内人士都会选择蓝礼,而不是布莱德利;不过,好莱坞从来就不是实力的较量,不是吗?
不知不觉中,布莱德利也成为了影帝争夺战之中的火热选手,而且声势还伴随着“美国狙击手”的横扫而节节攀升,毕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学院评委之中的声望和名誉绝对是数一数二,某种程度来说,堪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布莱德利正在强势威胁蓝礼的领跑地位,但也仅仅只是威胁而已。因为,“爆裂鼓手”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进入全面公映阶段,“爆裂鼓手”以超低跌幅展现出了普罗大众的支持程度,让人们再次想起了高达百分之九十六的爆米花指数,随后的票房曲线也验证了该指数的权威性。
在连续十周交出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的票房跌幅之后,“爆裂鼓手”一路朝着奥斯卡冲刺,并且在颁奖典礼落幕之后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吸引力,浩浩荡荡地上映到了六月第一周,整个上映周期高达二十五周,票房续航后劲与电影口碑保持一致,毫无疑问是今年颁奖季之中最受欢迎也最受喜爱的作品之一。
最终,“爆裂鼓手”的北美票房强势突破一亿门槛,定格于一亿八千万八百万美元!
尽管没有“美国狙击手”式的癫狂,却也依旧突破了自身极限,在题材和类型双双受到束缚的情况下,在点映和扩映阶段票房表现都稍稍逊色的情况下,北美总票房几乎追上了“醉乡民谣”,这无疑是对这部作品的最佳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