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塞斯满头都是问号,目送着走进了房间里的蓝礼和威尔,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蓝礼真的太特立独行了,从今天登场的第一刻开始,塞斯就觉得常理屡次被打破,根本无法理解蓝礼的一举一动。
是的,他可以理解蓝礼想要和编剧沟通的想法和理念,但为什么是两个人单独沟通?然后将其他对手戏演员都晾在一边,这算什么?难道演员进入剧组的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和对手戏合作伙伴培养默契吗?
从对手戏戏份的多寡来看,他和蓝礼的配合是最多的,而且两个人要诠释出那种友情身后的默契,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从对手戏的化学反应来看,安娜和蓝礼的合作是最困难的,安娜将饰演心理医生,和亚当进行交流,有点尴尬,又有些温情。
从对手戏的落差程度来看,布莱丝才是蓝礼需要交流的对象,因为她将饰演亚当的女友——后来背叛了亚当,两个人选择了分手。这对情侣之间的感情变化,是支线里十分重要的一环。
换而言之,整部电影就是以蓝礼为核心人物,然后辐射出一个圆,每一个环节都与蓝礼息息相关,但现在,蓝礼却把其他人都抛在了一旁,和威尔进行沟通,甚至还拒绝让其他演员加入其中,这真的是太诡异了!
塞斯转头看向了安娜、布莱丝等人,投去了询问的眼神,但每个人都是一脸困惑,无法解答。塞斯瞪了布莱丝一眼,似乎在说,“难道你不应该是他的女友吗?即使是单独交谈,也应该是你过去才对。”这指的是剧中的角色。
布莱丝摊开双手,无语地看向了塞斯:她怎么可能知道?
再仔细想一想,从电话沟通的时候开始,蓝礼就不按常理出牌——否则,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怎么可能愿意临危受命,出演这样一部小成本独立作品,而且还要剃光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举行的情况下。
想到这里,塞斯得到了少许安慰。
内森走了出来,然后顺手将房间门关上,阻隔了所有人探查的视线,转过身来,然后就发现自己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这让他有些肝颤,“呃……我去卫生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蓝礼看了看房间,简洁大方,原木系的家具,没有多余的装潢,简单质朴;床/上用品则是冷色调的蓝色系,在桌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工作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和你自己家里的风格一样吗?”蓝礼开口询问到。
“嗯,基本一致。”威尔点点头表示了肯定,但随即想到了什么,补充说道,“但这些东西都不是我的,全部都是重新购买的。”
蓝礼哑然失笑,在办公桌前坐了下来,却看到威尔依旧拘谨地站在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比较起来,反而蓝礼更像是主人,威尔才是客人。
单单从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威尔不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个性,而且也比较慢热。即使是刚才短暂的接触之中,两个人相谈甚欢,但那更多还是得益于现场的气氛,而且塞斯也在现场,这算是有帮助。
“请坐。”蓝礼友善地发出了邀请,“在正式阅读剧本之前,我想要和你聊一聊剧本,或者,更为准确来说,我想要和你聊一聊你自己。”
威尔坐下来的动作微微停顿了一下,流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蓝礼不得不解释到,“塞斯告诉我,这个剧本是根据你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威尔点点头给予了确认,“我相信,剧本的那些细节和情节都将无比真实,真实地呈现出面对癌症的整个过程。但我更加好奇的是,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前,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抗癌的我”整个剧本的主线和核心,都落在了“治疗癌症”这个主题之上,所有的支线和情节都是围绕于此展开的。
这是剧本的优点,却也是剧本的缺点。
优点就在于真实和细腻。从得知癌症的那一刻开始,到坦然接受,再到接受治疗,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心情变化,每一个情节的状态描写都无比真实,没有丝毫的戏剧化处理,完完全全将威尔的心路历程呈现了出来。可以说,这是一个轻而易举就可以打动观众、唤醒共鸣的剧本。
缺点则在于角色的局限。因为所有重心都倾向于癌症这件事,也主动展现癌症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这就使得剧本没有过多的空间去塑造角色。剧本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只是进行了基本设定,每一个人物提取出性格之中比较鲜明的一点,然后发扬光大,相对而言,角色是比较简单的。
从编剧和导演角度来说,这是没有影响的。因为作品的戏剧张力已经足够,再加上这还是一部喜剧作品,添加了一些诙谐幽默的笑点,一部一百分钟的电影就已经没有剩下多少空间了,相对简洁的剧本对作品的完成度是有加分效果的。
上一世的“抗癌的我”就是如此。作品整体质量不俗,但对于演员来说,这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留给演员的发挥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表演着实不俗,几场爆发力十足的戏份都展现出了张力,这也为他赢得了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那几场戏都与角色本身无关,而是与癌症有关。
简单来说,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人面对癌症时的情绪起伏、乃至失控,却看不到亚当自己的身影,这“一个人”可以更换成为任何人。
这也意味着,演员在表演的时候,缺少一个立足点,表演可以精彩绝伦,但终归只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角色经不起推敲。
约瑟夫在“抗癌的我”里的表演有不少值得称道的亮点,但站在表演的立场来看,其实他的表演与之前“和莎莫的500天”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几乎可以说是两个相似的角色复制黏贴到了不同的作品里,差别仅仅在于两个角色遇到的事情有所不同——
又或者可以说是同一个人,经历了分手的故事,拍成了“和莎莫的500天”;而后又罹患了癌症,拍成了“抗癌的我”。
但蓝礼不是约瑟夫,他的表演方式和解读方式,都和约瑟夫截然不同。蓝礼可不打算复制约瑟夫的表演,更不打算复制“和莎莫的500天”的表演。
蓝礼清楚地知道,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在面对癌症时,都会有不同的处理,这样突发状况之下的表现差异,恰恰就是性格棱角的体现。
无论是方法派表演,还是表现派表演,深入了解角色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过,相对而言,方法派会更加重视一些。因为表现派更加侧重于演技的精准,而方法派更加注重角色的体验,可以理解为,前者关注于自己,后者关注于角色——这样的描述有些以偏概全,但大方向来看,的确是有这样的倾向。
虽然威尔在剧本里没有过多描写,但他在下笔的时候就是以自己为蓝本的。所以,想要更进一步挖掘角色,让整个华美的空中楼阁拥有一个稳定的地基,他就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威尔。
是亚当得了癌症,而不是楚嘉树得了癌症,也不是蓝礼得了癌症。是威尔-里瑟尔笔下的亚当。
“我?”威尔不由就笑了起来,这个提问着实有些意外,让他有些慌乱,“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色。我现在就站在你的眼前,你应该看得很清楚。”
蓝礼轻笑了起来,“威尔,放松,我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你的约会对象,我仅仅只是想要和你交流一下剧本。”这调侃的话语让威尔稍稍放松了一些,“我是说,如果是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角色,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剧本的主角,不是吗?所以,我需要深入了解一下角色。”
威尔愣了愣,他可以理解蓝礼的意思,但仔细想一想,他在撰写“抗癌的我”这个剧本时,却没有对角色进行构思。因为,所有的情节都是来自个人经历,经过大脑的二次创作之后,下笔如有神,自然而然就撰写了出来……等等。
想到这里,威尔此时才反应过来蓝礼的真实意思。可是,他要说什么呢?他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色?作为一部电影的主人公,他有什么值得关注的部分吗?还有,他笔下的亚当,又有什么特色呢?
威尔突然就茫然了,因为剧本里根本没有过多写到这些,整体而言,亚当就是一个性格平和的人,在困境之中却坚持不放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
威尔忽然意识到,亚当确实是一个没有棱角的角色。以这样一个普通的角色作为男主角,有人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吗?
这让威尔不由就愣了愣——虽然他是编剧出身,而且一直坚持在撰写剧本,但他一直活跃在电视剧和广播领域,“抗癌的我”仅仅只是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威尔的自信开始急剧下降。
蓝礼却不知道,短短的几秒钟,威尔的脑海里已经沧海桑田了,他进一步解释到,“我的意思是,你喜欢做什么,除了写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