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集是大年初一上午在全国的院线上映,排片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已经是主旋律影片的待遇了,京城各大电影院门口排起了买票的长队。
今天行的报纸上娱乐版面除了春晚的报道,就是续集上映的消息,话题热度只比春晚略逊一筹。
在各类相关的报道中,对的回顾和评论占了半数。
不少人回忆起当年收看的情形,十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视机,九十年代初期,电视机在华国的一些地区尚未普及。
十年过去,如今国产彩电产能过剩,开始了惨烈的价格大战。
对的回顾,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生活的回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十年间的风风雨雨,在这个春节来了一次大爆。
这就是怀旧的力量。
当然,也有舆论的引导,好梦公司的宣传正是从这一点入手。
在一些报纸的副刊上起了回忆的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将进行两个月左右,和电影的上映周期相当。
也就是说,读者每天都能看到这类文章,将怀旧进行到底。
林晓玲会带着主演们和观众见面交流,京城是第一站,明天是金陵,后天去沪城,接下来的半个月是影片的集中宣传期。
这半个月的票房非常重要,一旦过了元宵节,大家正常上班,观影的热情会逐渐消退。
后续只能依靠周末时段和好口碑来吸引观众了。
吃过中饭,林子轩开车载着林伯清和郑秀莲前往附近的电影院,两位老人也想看看这部电影,贡献一点票房。
他们在其他方面帮不了女儿太多,至少能做到这一点。
到了电影院,林子轩陪着两位老人进场,顺便观察观众的反应。
好梦公司在各大电影院派了不少人手,混在观众之间,了解他们对影片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预判电影的票房前景。
如果观众不买账,吐槽抱怨,就要赶紧想办法弥补。
电影圈的人和观众看电影的角度不同,圈内人觉得不错的片子,观众可能根本找不到看点,这就需要市场部门做前期的调查和后期的跟进。
但是市场随时在变化,无法保证每一部电影上映后都和调查的结果一致。
就算在好莱坞,大制作赔钱的例子并不鲜见。
市场调查只能提高影片成功的概率,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最终还是由观众说了算。
林子轩大致看了看,放映厅里年轻人不多,以中年人为主,还有少量的老年人。
这是正常现象,大年初一京城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喜欢热闹,去逛庙会了,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会走亲戚串门,老兄弟相互拜年。
这是京城人的习俗,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改变。
春节有三天假期,加上周末,大概五天左右,到时候才能拿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
不过从今天的情况看,续集前期的票房不会差,甚至比冯晓刚的电影还要好,的排片率和上座率没有这么高。
随着影片的放映,观众陷入了故事之中,跟着刘慧芳重新走过这十年的时光。
这部片子的情节多是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琐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娓娓道来,就像是生在观众自个身边的故事。
而且,地点就在京城的胡同里,演员还是熟悉的那些人,让京城的观众倍感亲切。
林子轩清楚续集同样存在“北热南冷”的局面。
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只能采用南北融合的策略,弱化电影中的京味,照顾到各地的观众。
这并不容易,就像李桉想让获得东西方观众的认可一样。
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大家看得很认真,或许是影院内多是中年人的缘故。
他们过来是看刘慧芳的,九十年代初期,青年人的择偶标准就是刘慧芳,看着刘慧芳这些年的经历,他们感同身受。
对如今的中年人而言,只要刘慧芳没有变,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的善良和美好。
他们看得不是电影,而是一场做了十年的梦。
这从电影院里大多是男人就能看得出来,女性观众对刘慧芳的态度较为复杂,谁也不希望自己丈夫的心里藏着另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还不是真人,想找麻烦都没处找去,只能在心里忍着,能好受才怪。
特别是夫妻俩吵架的时候,男人一句“你一点都不像刘慧芳”,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电影结束,观众没有热烈的鼓掌,反而是出了轻声叹息,没想到这场梦这么快结束了,他们还在回味影片的结尾。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刘慧芳的笑容,这些年生活的苦难和欢愉都在一笑之间。
林子轩带着林伯清和郑秀莲退场,听着周围观众的议论。
他们议论的并不热情,更多的是出感慨,叙说着共鸣,接下来或许会去喝上一杯酒,也或许会赶回家,陪在家人身旁。
电影看完,梦醒了,还是家人最重要,就让刘慧芳永远的留在电影里好了。
回到家里,慕姗姗正在和女儿在院子里玩闹。
慕致远和李虹都有活动,要么是去给退休的老干部拜年,要么是别人给他们拜年。
“电影院的情况怎么样?”慕姗姗询问道。
慕姗姗看过了续集,她问的是观众对电影的反响怎么样,由于要在家照顾小雪,她没有跟着一起去。
“和预期的差不多,观众以中年人为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还是不够。”林子轩回应道。
他提到了中年观众的观影心态,男人心里都有一个“刘慧芳情结”。
“那你是怎么想的?”慕姗姗追问道。
“我是照着你写的啊,你就是刘慧芳的原型,真人都在我身边了,还去想那个假人干嘛。”林子轩打趣道。
虽然知道这话玩笑成分居多,不实在,慕姗姗还是选择了相信,生活太较真了不好。
林子轩抱起女儿,和妻子一起走进了屋内,新年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