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职场小说 > 重返1977 > 第五十五章 (外传)修善积德

  说到这里,恐怕又有人要问了,这陈德元为什么不顾大好前途,甘冒风险替洪家强出头呢?

  这话要说起来就远了,那得一直说到陈德元的父亲——陈老实身上了。

  其实打“卢沟桥事变”之前,受雇于煤铺的陈老实就一直为衍美楼和衍美斋送煤炭运劈柴。正因为他人如其名,朴实厚道,干活卖力又从不与人争执,负责这两家老铺的掌柜对他很有好感

  不过,陈家之所以与洪禄承之间有了恩怨牵扯,倒并不是因为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雇佣关系。起因反倒是因为一件从天而至的灾祸。

  要说世上的事确实有失公平,老实人不惹事吧,事却偏要来惹他。

  1946年的一天,陈老实照往常一样来给衍美楼送煤。却恰逢一个三民党军队的连长喝多了酒,想跑到衍美楼后头小便。结果就因为被刚卸了一半的煤车挡了路,满脸通红的连长一怒之下就要放火把煤车给点了。

  陈老实当时几乎都吓傻了,这煤车要是真着了,连车带煤,都得他来赔。可他又哪里赔得起?所以即便他再老实,再内向,再窝囊,再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此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阻止。

  但连长又哪儿是好说话的?他见陈老实敢来挡横,也不等说话,上手就给了陈老实一个大嘴巴,紧接着又掏出撸子鸣了枪。等到勤务兵听见动静从酒楼跑出来后,连长又打着酒嗝,楞说陈老实是逃兵,随后便叫手下把陈老实捆上,给押到街政府去了。

  有人好心给陈家报了信儿,结果陈老实的老婆一听就急了。抓住逃兵是要枪毙的,那可是不得了!况且当时她的大儿子得伤寒刚死了,还欠着一笔发送钱没还上。要是陈老实再回不来,一家老小断了生计,那她和唯一的幼子都得去跳河。

  心急火燎下,陈老实的老婆拉上八岁的陈德元,立即去煤铺找掌柜的救人。可煤铺掌柜一听当兵的就肝儿颤,竟当了缩头乌龟。母子俩没了辙,便只好试着来托衍美楼的掌柜救人。

  衍美楼的掌柜倒是不忍袖手旁观,不过他却又觉得力有不逮,于是思量之后,他便带着母子俩又去求刚接掌了家业的东家洪禄承。

  到了这个地步,这已是母子俩的最后一线希望了。所以她们一见洪禄承就跪下了,连连哭求“东家救命”,生怕洪禄承也撒手不管。

  却没想到洪禄承听完事情的始末之后,念着陈老实为洪家卖了小二十年的力气,二话不说便乘车去出面疏通。最后花了二十块大洋,又搭上了两张席票(早先著名的庄馆为方便老顾客送礼或宴请,专门印制了价值不等的席票出售。一般多为四块大洋一席,此票需凭现金购买,而任何持票人不需现金便可随时到店内享用票面所示的酒宴,就跟现在的餐券似的),当晚便把人给保出来了。

  陈老实刚出来就千恩万谢,说在里面受了一番罪倒是小事。不过,要是今天没被救出来了,那明天他就得被押到东北战场上当挑夫去。

  陈家的娘俩一听,这可真是九死一生啊。于是激动之下,又是对着洪禄承一阵磕头拜谢。

  这件事情过后,作为洪禄承来说,只当成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很快便淡忘了。

  可陈家人却铭记于心,从此之后,每年的大年初一,陈老实必定要穿戴整齐,带上陈德元一起,早早地到洪家门前来拜年。而这种规律,一直持续到公私合营的时候。

  再之后,衍美斋、衍美楼地都关张了,洪家也搬离了老宅。可对洪家的恩德,陈家人却仍然不敢忘怀,也丝毫没有淡忘。

  1962年,叶落归根回到定兴老家的陈老实夫妻,均因严重营养不良得了肝病,可俩人在临终之前,照旧还不忘反复嘱托儿子,如有机会一定要替他们报答洪家的救命大恩。

  陈德元是个孝子,自然谨遵父母的遗言,依然把洪家的恩情念在了心里。但除此之外,其实在他的心中,也一直还藏有另外一件事,同样使他对洪禄承感念至深。

  或许这件事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可对于当年还是个孩子的他来说,却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

  那是1948年10月,已经十岁的陈德元可以帮着推煤车拉小绊儿了。于是,他自此就时常跟着父亲来给衍美楼来送煤。

  而那一天,就在陈老实进屋与掌柜的对月账的时候,留在胡同里看车的陈德元,却被洪家老宅偏院院墙里探出的柿子树给吸引住了。

  洪家老宅的这棵柿子树,长得粗壮硕大。又恰逢柿子成熟的季节,黄灿灿的果实简直能耷拉到房檐上,看着十分馋人。

  男孩子有几个不贪嘴的?再加上陈德元又正是淘气的时候,于是,这小子便踩着煤车,扒着院墙,两手一悠,猴儿似的蹿了上去。

  京城的四合院,差不多都是房与房,院墙与院墙连到一块儿的,陈德元从院墙很顺利便迈上了房顶。

  他看着树上挂着的大柿子近在眼前,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伸手摘下一个,什么也顾不上,撕开皮塞到嘴里就开嘬。

  嗬,那真是喝了蜜了,薄皮里的小舌头挨个直往嘴里钻。

  陈德元才吃了一个就放不下了。不一会工夫,他就整了一个满脸花,猫吃糨子一样的热闹。

  可正当他吃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洪禄承也手拿着一壶茶一本书,从后院走到偏院来了。

  这是洪禄承当年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总要一个人安静地在躺椅上看看书晒晒太阳。不过这一次,让洪禄承没想到的是,他才刚走进院里,就听到房上有动静。

  而这时,正在房上大吃特吃的小淘气儿,也一眼发现了洪禄承。这小子立刻把手中柿子皮一扔,低头趴在了房上,不敢动窝了。

  陈德元怕什么自不必说,洪禄承是陈家的雇主,别看就摘几个柿子,可这是偷啊。

  再说了,他心里也很清楚,上房弄瓦,京城人历来最忌讳这事儿。因为一个不小心踩碎了瓦,屋里可就漏雨了,那不是给人添堵吗?

  所以对于上房的孩子,根本没人待见。甚至碰上丧梆(丧梆——说话不和气,牌气不好。)的主儿,一旦发现,不但甩脸子骂街,而且敢往房顶上扔板儿砖,拍着你,算你活该。

  可让陈德元没想到的是,洪禄承却没有继续向他走过来,而是在院里楞了一会,便悄没声地转身出了院。

  而他一见危险解除,也不敢再摘柿子了,立马儿就往回撤。直等到下了房,脚又踩上了煤车,他才长出一口气,那真是一场虚惊。

  这事儿过去几天以后,陈德元又再次和父亲来到了衍美楼。可正当他在卸完的煤车上等待父亲时,洪家宅门的门房老王,竟意外地绕到胡同里来招呼他。

  这时陈德元忽然想起头两天的事,抹过头就想跑,不料却被眼明手快的老王一把抓住了胳膊,硬是把他带到了种着柿子树的偏院,去见洪禄承。

  陈德元这个心虚呀,进院时既不敢看人,也不敢看柿子树。

  哪知道正在看书的洪禄承却对他没一句责备,反撂下书,叫老王从院里的墙角,搬来一个梯子架在了墙上,随后他便让陈德元帮忙摘柿子。

  陈德元和门房老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听就糊涂了。可东家既然发了话,他们又不能不听。

  于是陈德元来蹬高,老王扶着梯子举着盆儿,俩人便开始挑着大个的摘,很快便摘满了一大盆,足有小几十个。

  洪禄承看着差不多了,便让陈德元住了手,从树上下来。等到门房老王再把满满的柿子盆端过来时,洪禄承却先拿起一个柿子塞给了陈德元。

  “这柿子甜吗?”

  “嗯。”

  “爱吃吗?”

  “嗯。”陈德元一个劲点头。

  洪禄承笑了,拍了拍陈德元的肩膀。

  “爱吃,就把这盆柿子拿回家吃去吧。不过,柿子性寒,吃多了伤胃,你一次吃两三个就满可以了。”

  陈德元傻了,他万没想到洪禄承会有这一出儿。

  “东家,您……”他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

  洪禄承看着陈德元目瞪口呆的表情,知道他仍不明白,这才微笑着说出了原委。

  “前几天,爬我这房上摘柿子的是你吧?你以为我没瞅见你吗?我眼睛没毛病,看得很清楚。我是怕你从房上掉下来,才投惊动你。为几个柿子,蹬梯爬高的,多冒险呀!往后别这么干啦。我这院里的柿子树,想吃用不着偷偷摸摸的,你随时可以来摘,听见没有?”

  原本胆战心惊的陈德元,一个摇煤球人家的穷孩子,听了这话,愣悼了眼泪。

  这儿起,陈德元就满心都念洪禄承的好了,而且这种想法无论何时也没有改变过。哪怕“运动”中,他听说洪家挨了批,也是一个劲拨拉脑袋。“肯定哪儿弄错了,人家洪家是好人。”

  再等到陈德元带着妻儿搬到福儒里,与洪禄承见了面,重提起这段往事时。他仍感慨万千,说从没见过洪禄承这样好的东家,当年不光救了他一家性命,还拨亮了他心里的一盏温暖的灯。

  同时他也拍着胸脯向洪禄承许诺,说既然现在是这个世道,那么以后洪家的事就全包他身上了。

  而此时落魄蒙难的洪禄承,见到已是满脸络腮胡子的陈德元,更觉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他回忆着多年前那个踩着煤车上房嘬柿子的那个小煤黑子,再瞅瞅眼前这个五大三粗,已年近三十的煤厂主任,难免由衷地暗自感叹。

  冥冥之中因果循环,积善修德必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