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帝秦设计师 > 第84章 卷土重来也不行

  而且,项羽是真的喜欢烹人,烹徐生、烹周苛、连已经自杀了王陵之母都烹,有这些前例,他要烹刘太公,那真不是嘴上说说。

  听李念讲说项羽要烹刘太公,沛公向项羽讨一杯肉羹,始皇道:“此为沛公之计也,唯如此可使刘太公免于一死,而项羽此举不仅恶了沛公,还恶了刘太公,那吕雉也在项羽营中,也将恶了吕雉。”

  就烹刘太公一事,项羽一次便跟沛公、刘太公、吕雉全结了仇。

  他要烹的是沛公爹,要是真给煮了,就算沛公真薄情寡性,但为了给天下人装个样子,也会跟项羽不共戴天,至死方休。

  而刘太公身为要被煮的食材,听到项羽要烹他时,能不害怕,事后能不生恨?

  吕雉当时也被项羽扣押,她会不会思考项羽烹了刘太公后,下一份食材会是谁?

  李念点头道:“诚如大王所言,所以臣以为项羽最终垓下被围,兵败如山倾,纵使投降也难逃一死。”

  不说刘邦、刘太公想杀了他,就张良、王陵、樊哙谁不想弄死他?

  韩信估计都想上去抽他两巴掌:叫你狗眼看人低,昔日不听韩某之策,如今沦为阶下囚了吧,霸王?

  烹煮王陵之母时的项羽已经争霸天下有三年,还如此随性行事,可见其三年中并未有多少成长。

  再听李念讲到项羽垓下兵败,不愿回江东,自刎于乌江,始皇犀利评价道:“其非不愿回江东,实是知大势已去,他回去江东也难挽倾颓,他江东有多少才俊,能比肩沛公手下诸臣?”

  “有能比萧何、韩信、张良、王陵之士?”

  “他若回返,只会给他那些江东父老带来祸患。他倒也算条汉子,知道回去江东是祸,自刎而死。”

  李念认为始皇的评价很对,垓下兵败后,项羽的大势彻底已去,就算回到江东,也只是将江东弟子推向火坑,他已经不可能再翻盘。

  什么“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面对的可是整个大汉开国天团,且很多重臣都想他死的那种,在那个时代,他还能从江东拉出一批人对抗得了不成?

  将项羽的诸多事迹讲完,始皇帝对项羽的仇恨居然减轻了,这项羽没一点帝王该有的样子,甚至有些行为都不像个正常人,跟这种人太计较,只会平白降了他的身份。

  始皇道:“那项羽即便得了天下,也会很快分崩灭亡,其虽有霸王之勇,却无君王之才,可为一将,不可为君。后世于其评价如何?”

  李念古怪道:“后世多有辱沛公而好项羽者,认为沛公卑鄙无耻,是个泼皮无赖,霸王有情有义,是条英雄好汉。”

  “尤其垓下之围,其与虞姬相别,更有一典故‘霸王别姬’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多被用来形容英雄末路。”

  “‘霸王别姬’还有一首诗与其相配,那项羽自己作的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骓’是指项羽常骑的一匹骏马,‘虞’指的正是‘虞姬’!”

  始皇评价道:“其到如此境地,还不是其自为之,有何悲叹,有何可惜?”

  说这话时,始皇想到了大秦灭亡,项羽会落到“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主要是项羽自身的原因,大秦二世而亡也是大秦自身的原因,不也一样?

  不过现在,大秦定能避免二世而亡的结局,项羽也不用担心会和虞姬相别,在乌江自刎了,都不会再有机会遇见虞姬。

  这一次,始皇没有问李念,项氏一族该如何处置,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不需要李念再为他参考。

  李念知道始皇心中定是对项氏一族充满了杀意,但他也没想过劝谏始皇,他对沛公、张良等有好感,对项羽却没多少。

  始皇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为何后世人多喜项羽,而恶沛公?”

  虽然李念没刻意去抹黑项羽,但始皇还是看出他对沛公和项羽态度上的不同。

  李念道:“后世大多人虽上学读书,但并非人人皆知史,反倒是些典故,如‘霸王别姬’,几乎人尽皆知,且‘霸王别姬’为悲情,常更能使人感同身受。”

  “再者,史料为人著,人皆有情,自然会有好恶,臣所言史实大多出于太史公所著《史记》。而太史公此人,以臣观之,有些许瞧不起沛公,而为项羽鸣不平之意。”

  这不是李念胡说,而是《史记》确实如此记载。

  太史公以大篇笔墨描写项羽死前经历,宛若亲眼所见,将之塑造为一个悲情英雄。

  且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残暴或不写,或一笔带之,但对项羽做过的好事,却会大书特书。

  虽然《史记》记载的是太史公收集整理的史实,太史公应当也没有因个人之念修改史实,但其中偏好,显而易见!

  始皇点了点头,史官也是人,在记录历史时可能会如实将史实记下来,但在具体记述时可能会含有个人情感。

  点头后,始皇看向李念,问道:“后世史书是如何记录寡人的?”

  问完后,不等李念回答,始皇自问又自答:“当不是好评,大概会书写寡人为一暴昏之君。”

  李念从未直接与他说过他在后世是何评价,但嬴政又岂会猜不到,若是好评,这小子会不主动提?

  而且,从李念所说的大秦二世而亡,分析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他时,他便彻底知道他在历史上大概风评不佳,估计和桀纣能混到一桌去。

  毕竟偌大的大秦,在他称皇帝后,十多年就亡了,虽然并未直接亡在他手中,但也是在他死后没几年就亡了。

  他本不想问,可今日听李念讲了沛公、汉初“三杰”和项羽,着实好奇得紧。

  李念也知道始皇早晚会问,事先也做了准备,如实道:“大王在后世的评议是好坏参半,一般来说,都不认为大王是昏君。”

  不是昏君,那就是认为寡人是暴君,是吧?

  “大王虽有大功于华夏,但同时在一统后,频繁的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使得天下民不聊生,为大秦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

  “焚书坑儒、建阿房宫、修长城、修骊山墓,都被认为是大王滥用民力、残暴不仁的表现。”

  “大王可知,章邯在迎战陈胜军时,骊山的刑徒有多少人?”

  始皇瞪了李念一眼,道:“寡人若是知晓,还需你说?”

  李念道:“据说有七十万刑徒!”

  整个大殿一下子安静了,始皇自己也陷入安静之中。

  他想到过会不少,但七十万刑徒,这个数量未免也太大了。

  就算不全是他在世时弄到骊山的,但大部分也是他弄来的吧,胡亥才祸害天下几年?

  没在意始皇的沉默,李念继续道:“焚书坑儒在之前和大王讲过,阿房宫在后世有一位诗人曾写过一篇《阿房宫赋》。”

  “想当年,臣为学生时,这篇赋还是必背古文之一,且听臣为大王背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整座章台宫安静无比,唯有李念的朗朗背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