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虽然嘴硬,但是他也知道崔珏是个好人,所以乖乖地进入灵谷之中。
在一片白色的混沌之中,红孩儿突然觉得有人牵起了他的手。
那只手修长而温暖,不同于父亲的粗糙,也不同于母亲的温柔,仿佛是一个青年老师带着迷路的孩童一般,牵着红孩儿走到了这片混沌的最深处。
红孩儿试探地问道:“你是温良?”
对方放开了手,笑着回应:“是!我在这灵谷之中已经等你许久。说来惭愧,因我在人间历练不足,现在迟迟不能归于神位,只希望我的同僚能够渡此难关。”
红孩儿心里有些疑惑。地府之中,除了身怀秘密的蒋歆和自己不恋权位的干娘泰媪,其他的神官在他眼中都是些碌碌无为之辈,才会在地府之中与鬼魅做伴。
可是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却发现他们各有各的特长,并非如传说那般阴郁无能。
温良耐心地教着红孩儿吐故纳新,消除他体内的燥热之气,吸收灵谷中的灵力。
片刻之后,红孩儿问道:“温良,我且问你,这灵谷不是囚禁之处吗?我听说我干娘也曾在这里被囚禁了许久,为什么这里的灵力会如此充沛?”
温良狡猾一笑,“谁告诉你这里是囚禁神官的地方?这里与阴山不同,虽然同样是是从地心之中汲取灵力,却张弛有度,不会让你因为汲取过多的灵力而不堪重负。你看这白色的混沌,就是灵力凝聚!”
红孩儿何等聪明,很快他就明白了,惊呼道:“这里是一个平衡场!”
温良笑着赞同:“不愧为善财童子,果然聪颖过人!所以你留在这里,是蒋侯对你的保护!对你说个秘密,玉帝与你干娘乃同为上古开天辟地之神,当时不便对你的干娘施以惩罚,却又犯不想她在地府之中继续施加影响,便取了这样一个折中的法子——把灵谷变成她的囚禁之处!而后,蒋侯也是钻了这空子,地府的神官如果受了天庭的责难,皆罚入灵谷!”
红孩儿笑了,“这蒋歆一板一眼的,竟还有这等鬼心思想来,那玉帝老儿也会气的半死吧!”
温良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微微一笑,“这几日的事情我从灵谷之中也感知得到,你稍安勿躁,相信府君和蒋侯他们定然会有办法的!”
温良历经三世人间轮回,性格变得安稳沉静,远比乔坤那跳脱的性子要靠谱得多。
突然,红孩儿促狭道:“温良,我可听说,你是被另一个三只眼给打死的,死后才能封神!”
温良一噎,半晌没有回答。
的确,温良死在杨戬的手中——这件事在三界并不是秘密。更巧的是,他与杨戬都有三只眼睛。当时就有传说,杨戬打死温良是因为显圣真君就是一个三只眼的神仙来做。如果杨戬不打死温良,谁是真君,谁是神官,还不一定呢!
他转而笑道:“不知善财童子从哪里听说这等事情。我第一次随时在真君手中,可是当时天下大乱,各为其主;更何况我死后也名入封神榜,成为地府的一位神官,已然知足。我并非如你们这般,天生的神仙,是修由姜太师铭名封神榜而得以成仙,所以我没有那般心思……”
红孩儿想了想,便也不再聒噪。他按照温良教他的吐纳方法,静静地吸收着灵谷的灵力。
崔珏站在灵谷边缘,听到他们二人的对话,静等了片刻,便也回到了秦广王殿。
蒋歆抬眼看了看崔珏,“怎的?都听明白了?”
崔珏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会偷听他们二人的谈话?”
蒋歆面无表情地说:“以你那心思,生怕天下间有任何一人受了委屈,哪里会不操这个心?我且告诉你,善财童子此次虽遭劫难,可他并非是善类!当初,他对唐僧师徒多有为难,可知道此子心性偏执狂佞!你若执意救出铁扇公主,日后他们母子与你反目成仇,切莫觉得心寒!”
崔珏听了他这话,哑然失笑,“我在地府已经多少年了,这等事情岂不是经历得多了,哪里会郁结在心中难以释怀?如果心胸那等狭窄,这地府的神官我不做也罢!”
蒋歆笑了,“你若能想得开便好!说到底,这次大劫归根究底也并非是因王母或是玉帝私心,而是天道运行至此,不得不经历。你若细想,你我这等神仙生来,便有永生之身;而凡人碌碌,却只能短活数十年。天上地下,说是绝地天通,可哪里瞒得住?既然三界共生,必然会各有心思!”
崔珏点头称是,“人间分为三六九等,可是底下的人如果活不下去了,上面的人也别想活着!当初温良便是参透了这一点,才告诉李许,‘天下不是一家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蒋歆深以为然,“你知道王母为什么这么着急重塑三界秩序,她并非是想让三界的等级消灭,而是她早已预料到有天庭积重难返,迟早会消失于三界。如果不尽快采取手段,她高高在上也不可能永得其位。她从上古历经千辛万苦,未得鸿钧老祖的偏爱,却也能熬上天庭至圣的地位。如果经此一事消失殆尽,她心中定然是不甘的!”
崔珏听了这话,心里也有一些悲苦,“难道这场浩劫就不可避免吗?地府诸位这么长时间做的这些事,又是为了什么?现在上古四大杀阵就差十二都天神煞大阵还未完成,我们现在极力阻止,难道这一切都是徒劳吗?”
蒋歆摇了摇头,“所谓浩劫,于天庭是浩劫,于人间是浩劫,于地府同样是浩劫。可是谁在这其中获益者,谁是这其中的牺牲品,我们却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枉死之人,让这三界不会毁于一旦,不会为一人的野心而陪葬!”
崔珏想到这里,又想到那两个不羁的少年眼中无法释放的孺慕之情,手中拳头握得紧紧的,心中根本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