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论坛结束后,路上林甲不住地感慨:
“雷君太老辣了,轻轻松松就把热度给蹭了,那个招你过去的问题,像是他和主持人提前沟通好的一样。
不动声色地回应了前不久网上热传的花为天才少年计划。
他的采访听下来就像什么都没说,外界自动帮他把他想说的话给说了。
等到这些内容有问题的时候,他再轻飘飘站出来说自己的原话可不是这个意思。”
作为商人家庭出身,林甲见过不少大佬,包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也见过不少,雷君绝对是她见过最擅长营销的大佬。
林甲之前就这么认为,这次不过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陈元光没有反应过来:“他有你说的这个意思吗?”
林甲知道陈元光在这方面很迟钝,没有想到他这么迟钝:“当然有,从去年花为推出P20系列之后,花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崛起,标志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更激烈的白热化阶段。
大量小玩家快要活不下去或者说已经活不下去,花为靠着技术创新和阿美利肯的神助攻,在进攻小米的基本盘。
这两年形成的四大国产厂商HMOV里面,OPPO和vivo都是走线下渠道,他们不走性价比,也不争夺互联网声量,他们和小米的目标用户重叠度非常低。
而花为原本是走线下渠道,从最早的和运营商合作到后来的自建渠道,从去年p20之后,花为在互联网渠道的增速非常迅猛,推出的子品牌荣耀专门贴身小米旗舰机配置,走性价比路线。
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米股价一路下跌,因为花为对小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雷君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抵挡花为的进攻,任何舆论场上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像今天靠招揽你这个话题来回应花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一样。
这是顶级的营销大师自救手段,当然对他来说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临场随机应变,后面互联网上等着看好戏吧。”林甲侃侃而谈。
陈元光大致明白林甲的意思,他问:“那小米要是扛不住,我后面创业找雷总拉投资,他会不会现金流紧张啊?”
林甲先是反驳:“你要是创业直接来找我,我给你投资,两千万以内的额度我就能做主,五千万的话我想想办法也能做到,更高的话可能需要你自己去和老头子谈。”
然后解释道:“想什么呢,虽说雷君是小米创始人和掌舵人,但是小米不行不代表他不行,今年以来小米在港股表现得很差,跌跌不休,不影响他的个人资产不断在攀升。
他除了小米之外做了很多投资,而且这些投资成功率非常高,和我了解到最厉害的风投差不多水平。
如果后续你打算做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找他还真是個好办法,有雷君背书,后续的融资都会更简单。”
陈元光想了想学习加速这项技术,如果走直营路线的话,感觉很快就能实现盈亏平衡,不太需要后续融资。
这项技术太敏感了,陈元光想的是回家之后和林甲商量一下。
而且口风相当谨慎:“如果有一项技术,可以帮助人加快学习速度。
比如说你之前背500字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就实现了瞬时记忆,采用了这项技术对大脑和记忆相关的皮层刺激之后,你背500字只需要五分钟,而且记忆持续的时间还更久。
如果是理工科的学生,这项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这种技术你觉得应该如何来进行商业运作?
在做计算化学的过程中,我对这一块大致有了一些思路,打算在MIT的博士生涯里,主研这项技术。”
等回到家里四下无人后,陈元光把他今天采访的时候想到的思路拿出来和林甲讨论。
陈元光觉得自己对商业并不敏感,他涉及到的秘密太多,后续的商业运作内容很有可能需要靠林甲。
而对林甲来说,她在进入家族体系前,证明过自己的能力同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林甲听完后两眼放光:“这技术起码千亿起吧。
不过在变现以前我们先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临床安全性验证和效果验证,这涉及到大量临床试验,而且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走到真人临床实验阶段后费用会特别高。
因此前期投入会很大,你需要先从可行性上进行验证,然后再去拉投资,实验费用加后续专利注册、临床许可这些加起来,没有个10亿元下不来。
这还只是部分国家,要是想拿到欧美的临床许可,钱至少翻倍。
这个前期投入太大了,找雷君是对的,他才有可能能拿得出这笔钱,或者说他能帮你找到能拿出这笔钱的人。
前面那些工作做完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有很多种,单卖设备和维护服务,这样的好处是公司比较单一,好管理。
加上是垄断生意,它会是非常顶级的现金流生意,就和高精尖仪器一样,做的最好的就那么一两家。
坏处就是只能赚到很小的一部分。
提升学习速度,全球家长以及个人有这方面需求的太多了,只赚设备钱,利润的大头都被中间的机构赚走了。
第二种是自产自销,自己搞个机构来卖服务,卖提高学习速度的服务,这个涉及选址、场地、人员、营销等等,这项技术推出后肯定会有故意找事的,如果自营的话会有很多诉讼、闹事的。
利润赚了,需要操心的事情也更多,管理难度指数上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寻找中间模式,那就是加盟模式,类似卖设备给加盟商,然后我们当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比如说一次服务多少钱,我们要从中抽多少钱,肉我们吃,给加盟商一点汤,他们负责琐事。
大致就这三种类型,万变不离其宗。
不过伱确定这技术你能搞出来?”
林甲觉得自己太过于相信陈元光了,他提的技术这么科幻,自己还帮他分析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