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279章 有恒产和无恒产

  《恒产论》这篇文章,很快和钱谦益的其它文章一起,摆在了朱由检的案头上。

  看到这篇文章后,朱由检都不知道如何评价了:

  『这个钱谦益,真不愧是姓钱!』

  『这哪是什么恒产论,明明是有产论,是为有产者张目的歪理。』

  『非士人又无恒产的人在他的理论里,还有什么地位?』

  在钱谦益的理论里,除了有恒心的士人外,民可以分为两种:

  有恒产,有恒心;

  无恒产,无恒心。

  看似是孟子理论的阐发,其实却是大谬。

  恒心是人所常有之善心,有恒产的人,就一定有恒心吗?

  无恒产的人即使不是士人,难道就没有恒心吗?

  然而钱谦益却根本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而是把恒产和恒心对应起来,认为有恒产就会有恒心,无恒产就会无恒心。

  这种机械套用孟子言论的说法,等识字的人多了,一定会被人指出荒谬之处,一定会被抵制。

  但是放在这时候,钱谦益的理论,却能迷惑不少人。

  因为现在识字发出声音的,基本上都是士人,而士人在钱谦益的定义中,一定会有恒心。所以这些人不会反对钱谦益的理论。

  有恒产的人见到这种理论,自然更喜欢了,他们会很乐意地包装一下自己,用修桥铺路这样的事,说明自己有道德有恒心。

  广大的没有恒产又不识字的人,则在无知无觉之中,被钱谦益打上了无恒心的标签,认为他们“放僻邪侈,无不为已”,是不安定的因素。

  等到他们以后识字了,心里会怎么想?

  这种后患很大的理论,怎么能得到朱由检的认同?

  所以钱谦益的《恒产论》一定要改,否则就不能让他发表出去――

  毕竟这篇文章已经被呈递了上来,如果这样发出去,一定会被人认为自己赞同文中理论。

  朱由检当然不能背这个锅,以后被无恒产的人仇视。

  『大同思想刚提出,钱谦益就积极响应,这种臣子应该鼓励,不能挫伤他们。』

  『而且钱谦益提出让所有人有恒产、有恒心,迈入大同之世,是有进步意义的。』

  『这篇文章应该改,然后再发出去。』

  想到这里,朱由检就一阵庆幸。因为他想到了钱谦益不把这篇文章呈上来、直接发出去的后果。

  那样这篇文章很可能成为有产者的指导纲领,产生的影响极为恶劣。

  所以朱由检考虑之后,提笔写上“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八个字,嘱咐钱谦益加上批判有恒产无恒心之人的内容,并且要赞扬无恒产却有恒心的民众,认为这些人虽然在一些方面不如士人,却同样很有道德,应该评选道德模范,杰出者褒扬为士。宫庭设立的公士爵位,可以授予他们。

  加上这两点后,《恒产论》这篇文章,就完善了许多。

  但是在朱由检看来仍旧不够,因为钱谦益的理论核心是让所有人有恒产、有恒心,迈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的大同之世。却没有提到按需分配,这样很不应该。

  所以他明确指出,大同之世的物质财富,应该是公有制。以便能实现按需分配,让所有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小康之世的产业,同样也应该有公有制存在。而且和有产者的私产并行不悖,可以同时存在。

  理论的依据,仍是源自孟子,是朱由检前段时间提出井田制时了解的:

  『《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这是公产私产兼有、属于混合所有制啊!』

  把这段话加上去,让钱谦益深入阐发。要让人们接受朝廷经营产业,作为朝廷垄断或入股某些产业、和有产者一起分享发展成果的依据。

  同时在分配方式上,朱由检提出在实现大同之世的按需分配前,小康之世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分享产业收益。

  这些,他让钱谦益去京报集团考察,把管理层、劳动者分红的事情,进行理论总结。

  林林总总写了一大堆,朱由检最后还提出了一件问题,那就是有恒产的人,如果一直积累下去,产业会越来越多。

  如果那些富有的家族占得太多,其他人怎么有恒产?

  会不会出现掌控很多产业的超级有产者,阻碍人们向大同之世迈进?

  对这样的人,朝廷是不是应该征税,把他们多余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征收,用于救济他人?

  这些内容,都被朱由检批注了上去。让钱谦益好好修改文章,用儒家的理念,把它们包装一下。

  钱谦益收到之后,顿时如获至宝。他不怕皇帝批注的内容多,就怕皇帝不理会,不和他交流这些。

  如今看来,皇帝还是愿意和他交流的。只是认为他的理念太过粗糙,里面有很多问题。

  尤其是最后一段,皇帝提出的对超级有产者征税,更是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认识到自己提出的恒产论,不一定能让很多人有恒产,还有可能造就出超级有产者,阻碍向大同之世迈进。

  甚至,他还从这一点,隐隐想到了土地兼并和流民造反的关系。很可能是地主乡绅占据了太多土地,让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恒产、进而没有恒心。

  这个想法,让钱谦益有些害怕。因为他认识到,这样修改的《恒产论》,和自己初心相违背。

  最初他写《恒产论》,就是受孟子的“有恒产者有恒心”启发,为自己拥有的财富辩解。认为自己这样有恒产、并非安贫乐道的人,同样很有恒心。

  但是在看到皇帝的批注后,他却发现自己辩解的理由,根本无法站住脚――

  有恒产者有恒心是孟子说的不假,但是孟子可从来没说过,恒产越多就会越有恒心。

  甚至,那些超级有产者,会影响到其他人拥有恒产。他们对迈入大同之世,反而是一大阻力。

  而以钱谦益的家产来说,他无疑是超级有产者――

  他的家产,普通人一千年都挣不来。

  所以按皇帝的说法,他其实是迈入大同之世的阻力。

  这让明白这一点的钱谦益,如何不感到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