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58章 嘉靖牙尺

  钦天监掌天文、历数、占候、推步之事,是大明唯一有资格研究天文的衙门。

  朱由检把这个衙门划归内廷后,一直没来得及管理。只是让有天文职责的灵台掌印太监,监察钦天监情况。

  如今需要钦天监测量子午线长度,终于把钦天监官员唤了过来。

  钦天监监正叶震春、五官正戈丰年、博士杨元庆和周长庚等人,听到皇帝召唤都很激动,认为这是改变钦天监命运的好机会。

  在大明,钦天监官员虽然说是世袭,却不像世袭军官那样多有优待,反而非常苦逼――

  因为他们虽然能世代进钦天监为官,甚至形成了家族传承,苦的地方却也同样在此。

  按照洪武六年诏令,钦天监人员永远不许迁动,子孙只习学天文历算,不许习他业。其不习学者,发海南充军。

  可以说,他们世代被禁锢在钦天监中,只能学天文历法。甚至就连奔丧,都只有三个月时间――

  当然,现在奔丧三月已经不是钦天监的专享、也不能说苛待。朱由检发明了钦天监加衔,让其他官员也能像钦天监官员一样,奔丧三月即可。还给这种制度起了个名字,叫做以月易年。

  如今官员能被皇帝特许奔丧三月,不仅不是苛待,甚至可以说是看重。只有被皇帝看重的官员,才有这个待遇。

  而且以月易年的说法,也规避了外人指责。毕竟以月易年听起来和以日易月相似,反对以月易年的人,就是在反对皇帝的以日易月。所以奔丧三月,不能被称不孝。

  钦天监作为唯一被允许奔丧三月的衙门,其他官员想要同样拥有这个待遇,就必须加上钦天监官衔。这让他们的地位提高很多,更加受人尊重。

  而且朱由检登极以来,改变了不少制度。钦天监官员都期望皇帝把禁令给解除了,让他们的子弟能够参加科举,同样能做文官。

  尤其是明算科设立后,钦天监各个家族,更是兴奋异常,恨不得皇帝解除禁令,允许他们的子弟参加――

  这些人相信,在数算一道上,没有人比得上钦天监子弟。只要能拿到举人身份,他们就必然能考取明算科进士。

  唯一可惜的是皇帝没有设立明算科举人秀才,他们的子弟还需要学四书五经,可能在进士前的考试上被拦下来。

  如果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也设立明算科,那就会更好了。钦天监子弟完全能一路考上去,没有任何阻碍。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的畅想,如今朱由检还没有解除禁令,他们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是无从实现。

  而且,在见到皇帝之后,还没等他们想好如何开口,朱由检的第一个问题,便难住了他们:

  “从北极点到赤道,这个子午线长度被朕定为两万里。”

  “你们能不能算出这个里有多长,和现在用的里相差多少?”

  从来没有算过这种事,钦天监官员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监正叶震春道:

  “本朝从未测量子午线长度,臣在古书上看到,唐朝的僧一行曾经测量过。”

  “若是以子午线长度定里长,恐会出现偏差。”

  里这个单位太常用了,而且和京中热议的井田制有关。叶震春承担不起乱改里制的责任,只能如实回答。

  钦天监官员这样说,朱由检也没办法。他知道自己能强行让钦天监官员测量,但是测出来的里长度不准确的话,怎么确定度量衡?

  所以朱由检只能道:

  “先找些人测测,总要测出来的。”

  “哪个衙门管计量的事情,尺斤升都是谁定的?”

  钦天监博士周长庚道:

  “陛下说的是量衡,归工部都水司执掌。”

  “所有的度量、权衡,都由都水司校勘颁行。”

  没想到是都水司,工部管水利的衙门。朱由检听着奇怪,又想到户部测量田亩用量地尺,询问道:

  “都水司颁行的度量衡,其它部门认可吗?”

  “为何朕听说除了营造尺之外,还有裁衣尺、量地尺。”

  周长庚不知皇帝为何在这点上计较,还是认真回道:

  “营造尺是官尺,裁衣尺、量地尺是民间私用。”

  “本朝营造尺沿用宋尺,与宝钞墨边外齐。”

  “裁衣尺的长度,与宝钞纸边外齐。”

  “量地尺的长度,介于二者之间。”

  对这种复杂的尺度,朱由检实在头疼。明明工部颁行了营造尺,有些人却非得用其它尺度。测量出的布匹、田亩,自然也有误差。

  想到大明单单在尺度上,就有三种长度,甚至实际执行时因为误差,还有更多长度。朱由检下定决心,把这些尺度统一起来,制定出标准尺。

  标准尺确定之后,一里按三百步、一步按五尺计算,那就是一千五百尺。里的长度同样可以确定,用来确定井田。

  想到这里,朱由检下令道:

  “取几张宝钞过来,把宫里的营造尺取来。”

  乾清宫太监听到,急忙去找了几张宝钞,又去御用监取了牙尺。

  朱由检看到这个牙尺,尤其是上面的“大明嘉靖年制”几个字,顿时心中一喜,知道找到了答案。

  因为他认识到,这就是他在后世见过的嘉靖牙尺,尺长32厘米,故宫博物院写得非常明确。

  有了这个参照物,米的长度就能确定。按照一米三尺、一里五百米计算,尺和里的长度,同样可以确定。

  唯一让他疑虑的是,不知道象牙的稳定性如何,从明朝放到后世,长度会不会因为热胀冷缩等原因,发生一定变化――

  如果现在的嘉靖牙尺不是三十二厘米,而是或长或短一点,那就有误差了。

  朱由检想到这点,立刻让人测算,用嘉靖牙尺确定一分米的长度,然后准备清水,测测一立方分米的水,会不会是一升。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市升就是公升,两种单位相同。公升是公制单位,市升却是沿用下来的。所以明清的升和后世公升差不多,偏差不会太大。

  如果用嘉靖牙尺确定的一立方分米和一升差不多,他就决定采用这个长度,定下分米长度,以及标准升和千克。

  被皇帝的命令搞得晕头转向,钦天监官员却不得不听命行事。

  三十二厘米的牙尺,确定一厘米很简单,只要把一张纸或一根线裁到尺子的长度,不断对折就可以了。

  然后再用一厘米,确定出十厘米、也就是一分米的长度。再用这个一分米,制造出一立方分米的容器。

  朱由检让不同的人测量了几次,确定一分米的长度后,又让内官监营造司根据这个长度造出几个容器,测量下哪个长度最精确,选择用哪个测容积。

  就这样折腾很久,终于造出了一立方分米的容器,和标准的升对比。两者的容积果然相差不大,让人啧啧称奇。

  这还没有停止,朱由检又让人测量一升水的重量,然后和大明用的斤对比。看看一斤的重量,是不是一升水的五分之三左右――

  因为他记得所谓的司马斤,大概就是六百克。

  司马斤、司马两是从明清斤两沿用下去的,如果这个偏差也不大,那就可以确定,嘉靖牙尺的三十二厘米,基本没有误差。

  最终测量出来的结果,让朱由检很是欣喜,因为一斤的重量,大概是一升水的千分之五百九十六。相比后世的司马斤,可谓相差极小。

  这让朱由检确定,自己手上的嘉靖牙尺,就是三十二厘米。纵然还有误差,偏差也不会超过一毫米。

  对于此时他的来说,这个尺子完全可以作为参照物,把后世的公制度量衡搬过来,基本不用改变:

  “就算让钦天监的官员测子午线,定下来的里和米估计也会有误差。”

  “甚至米制最初确定的时候,法国测量的子午线长度就有误差,所以地球的子午圈不是标准的八万里,而是要多一点。”

  “不用苛求一里必须是子午圈的八万分之一,只要相近就行了。”

  “可以用嘉靖牙尺,确定米和里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