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304【宣德门前有正气】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304【宣德门前有正气】在皇城的宣德门外,南街西廊有三面大鼓。

  这玩意儿叫登闻鼓!

  除了被贬官员,谁都能来敲,包括贬官的家属。

  并不一定要有冤屈,比如淳化年间,有和尚敲响登闻鼓,竟是找皇帝借雕版印《大藏经》。

  又比如北宋名臣卢之翰,因为没考上举人,又觉自己很有才华,于是跑来敲登闻鼓。他一个河北人,就此获得开封府举人名额,而且居然真就考上了进士。

  还有刘照,敲登闻鼓哭穷,请求朝廷给个恩荫官,皇帝让他做了右善赞大夫。

  最扯淡的记录是,有个叫牟晖的百姓,家里有点钱但不多。某日跑来敲登闻鼓,仆人把猪弄丢了一头,请求官府帮忙找找。皇帝听了哭笑不得,赐他一千钱补偿损失。

  以上案例,都发生在赵光义在位期间。

  那时的东京百姓,日子过得真不错,鸡毛蒜皮的事,都能敲鼓让皇帝帮忙。

  越到后面,敲登闻鼓的就越少。

  原因是流程变得更正规且繁琐,须得县、州府、路逐级上访。这些地方衙门都不受理,才能在京城寺监、尚书省本曹、御史台、尚书都省逐级上访。

  前面那些全都不受理,方可敲响登闻鼓。

  三大登闻机构,皆可把诉状交给皇帝。登闻鼓院不收诉状,就上诉至登闻检院,若还是不收,再上诉到理检院。

  “咚咚咚咚……”

  二十年没响过的登闻鼓,今再次发出声音。

  数百个太学生,站在宣德门南街,而且学生越聚越多。

  看鼓杂役没见过这种阵仗,连忙跑进去通报。不多时,手分和书写人全部出来,见到情况顿觉头皮发麻。

  监鼓太监踱步而出,质问道:“尔等击鼓,所为何事?”

  陈东上前,拱手:“吾等皆为太学生,此来有两事。一为朱讳铭公喊冤,二为取消太学试上疏。”

  这两件事都挺大,太监不愿掺和,转身对令史:“去把鼓院院判找来!”

  鼓院院判全称为“判登闻鼓院事”,一般由大理寺丞兼任。

  大理寺丞张璞火速赶来,问明缘由,立即道:“朱成功《治安疏》一案已经了结,是否取消太学试,朝中也没有定论。你们的诉状,登闻鼓院不便收纳,诸生还是回学校好生读。”

  陈东问道:“《治安疏》一案怎判的?”

  张璞回答:“回去等朝廷邸报便知。”

  陈东又:“不论如何,请君收下诉状,转交到官家那里。”

  “没有必要。”张璞完转身就走。

  “再敲,再敲!”

  太学生们大喊,多数不是来给朱铭伸冤的,而是为了反对取消太学试。

  “咚咚咚咚!”

  登闻检院就在隔壁,而且也设燎闻鼓。

  监鼓太监还是刚才那位,无奈道:“把检院院判叫来!”

  判登闻检院事,一般由大理寺卿兼任。

  大理寺卿聂宇也匆匆而来,依旧不收太学生的诉状,理由跟大理寺丞张璞一样。

  太学生张嵲怒道:“你凭什么不收诉状?”

  聂宇道:“《治安疏》一案已了,取消太学试更是捕风捉影。尔等所诉无根无据,我凭什么要收?速速回学校去,莫要在此喧哗!”

  “敲鼓,敲鼓,再敲!”

  “咚咚咚咚!”

  登闻鼓第三次敲响,周边百姓全都跑来看热闹。

  太学生也越来越多,已经接近一千人。

  监鼓太监的脑子都被敲炸了,呼喊道:“再去请理检使!”

  理检使,由御史中丞兼任。

  理检院的吏员,火速前往御史台。

  御史中丞陈过庭,在蔡京下台之前,曾写过一封奏疏,讨论方腊造反的责任人:“致寇者蔡京,养寇者王黼,窜二人,则寇自平。又朱勔父子,本刑余人,交结权近,窃取名器,罪恶盈积,宜昭正典刑,以谢下!”

  此时此刻,陈过庭正在写奏疏弹劾王黼,见到理检院的吏员进来,顿时不悦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吏员道:“上千个太学生,敲了三次登闻鼓,还有无数百姓围观,宣德门南街都被堵死了!”

  陈过庭不慌不忙站起,让亲随把马儿牵来,翻身上马赶往理检院。

  “御史中丞来了!”

  “陈御史来了!”

  太学生纷纷高呼,给陈过庭让出一条道。

  陈过庭问道:“谁是领头之人?”

  “正是在下!”陈东昂首挺胸上前。

  陈过庭摊手:“诉状拿来。”

  陈东大喜,双手捧上:“多谢陈御史!”

  陈过庭带着太学生的诉状,骑马直奔东华门而去,很快就被宫人引去见皇帝。

  此人是何执症侯蒙的门生,何执中已经病死,侯蒙被贬为知州,陈过庭却坐火箭一般升迁。

  一年时间,从太常少卿升为中书舍人。七之后,升礼部侍郎。又过半月,升御史中丞兼侍读。

  宋徽宗喜欢大臣互相牵制,陈过庭就是专门提拔起来,用以牵制监督王黼的。而且,是先让陈过庭做御史中丞,再把王黼升为宰相。

  “陈卿所来何事啊?”宋徽宗微笑道。

  登闻诉状,除了皇帝之外,谁都不准拆阅。

  陈过庭捧上诉状:“上千名太学生,敲登闻鼓三次,臣现将登闻状带来。”

  “一千多太学生叩阙?”宋徽宗惊讶道。

  “正是。”陈过庭。

  叩阙不是在皇宫外哭门,至少宋代不是,敲登闻鼓就等于叩阙。

  一共两封诉状宋徽宗看完关于朱铭那封,迅速提笔予以批示。第二封让他有些犯难,是否取消太学试,宋徽宗自己都没想清楚。

  国家财政,已经被他玩崩了,必须精简各种机构。

  这半年来,宋徽宗先是废除道学,接着又废除算学和医学。把遍布全国的这些学校废除,能够大大节省财政开支。

  下一步,就是缩减县学、州学、太学的规模。

  学生太多怎么办?不能直接裁撤啊。

  那就取消太学试,读太学不能立即做官,学生们自然而然就退学了。

  宋徽宗把诉状递给陈过庭:“你怎看的?”

  陈过庭接来阅读,回答:“徐缓图之。明年的太学试,少录两三个,逐年递减便可。取消外舍、内舍生的伙食,让他们自己掏钱吃饭。”

  宋徽宗点头道:“也是个法子。”

  陈过庭正待告退,宋徽宗突然:“别盯着王黼弹劾了,一切稳健行事。”

  陈过庭却:“臣身为御史中丞,当恪尽职守。”

  宋徽宗懒得再扯,挥手道:“且去。”

  陈过庭带着皇帝御批的诉状,躬身退下,阔步离开。

  对于宋徽宗来,御史都是工具人,而且属于消耗品。陈过庭太过刚直恐怕用不了太久就得扔。

  历史上,陈过庭得罪的权贵太多,明年就会被贬为蕲州知州。走在半路上又被贬为海州团练副使。还未赴任,再被一撸到底,押送黄州编管三年。

  再次来到理检院,陈过庭把御批诉状,交给书写人誊抄,又让手分存档。

  他亲自对太学生们:“《治安疏》已经结案,追毁朱铭出身文字,押送桂州编管。至于太学试,官家已经应允,明年肯定不会取消。”

  得知明年不取消太学试,在场的太学生瞬间散去大半。

  陈东却质问道:“朱先生何罪之有,为何要除名编管?”

  陈过庭无言以对,他自己就在弹劾奸党,当然是站朱铭那边的。

  “唉,”陈过庭叹息一声,“尔等还是散去吧,聚在此处也是无益。”

  陈东问道:“陈御史可读了《正气歌》?”

  陈过庭没有回答,独自骑马离开。

  走出好远,陈过庭突然仰头望,嘀咕道:“地有正气,可这正气在哪里呢?我胸中有正气,却又能拿奸党怎样?下已经千疮百孔,仁人志士却不容于朝廷。都邪不压正,我已被奸党压得喘不过气……”

  陈东不再敲登闻鼓,而是走到宣德门外,整理衣襟盘腿坐下,朗声背硕正气歌》:“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太学生们陆续离开,如今只剩不到一百人。

  这几十个学生聚在陈东身边,面朝宣德门齐声朗诵:“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联想到奸臣当道,联想到百姓困苦,颂着颂着,一些学生已眼含热泪。

  他们声声泣血,皇帝却听不到。

  就这样盘腿坐着,面朝宣德门朗硕正气歌》。夜幕降临,也无人离开,晚上依旧不停止。

  到第二早晨,学生们已经喉咙嘶哑。

  有百姓实在看不下去,主动送来食物和饮水。

  王黼得知消息,也看不下去了,勒令开封府尹抓人。

  新任开封府尹叫王鼎,乃是王黼的心腹,由发运副使直升开封府。

  他得到命令立即出马,对那几十个学生怒喝道:“面阙唱诗,大不敬也。尔等再不散去,便抓进开封府大牢!”

  学生们置若罔闻,依旧对着宣德门,用嘶哑的声音朗硕正气歌》。

  这已经不是在为朱铭叫屈,而是在为下人叫屈。

  四千太学生,就剩他们几十个,铮铮铁骨满腔正气。

  王鼎看得有些发憷,为了讨好王黼,又不得不下手,喝令道:“全部抓去大牢!”

  就连开封府的衙役,都不忍心下手,好言相劝学生离开。实在劝不动,只得抓人,引来围观百姓的骂声。

  数十学生被抓进大牢,依旧在坚持朗诵,甚至有人昏厥过去。

  王黼得知情况,也感到无比害怕,勒令太学将这些人除名,又让刑部将犯事学生驱离京城。

  舆论哗然,御史们疯狂弹劾。

  御史中丞陈过庭,甚至指着王黼的鼻子当面臭骂。

  宋徽宗窝在宫里,假装啥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