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零二章 天凉好个秋

  雨水哗哗而下,雨势又大了许久,李玥坐在屋檐下,炉子上正在炖着一锅粥,一旁放着盘酱牛肉。

  她淡淡道:“你师父不喜酒水,就不用备酒了。”

  慧闻言点头,将碗筷放好,等着师父回来用饭。

  皇子公主们正在午睡,此刻家中静谧,只有雨声作响。

  大雨洋洋洒洒而下,整座骊山被朦胧的水汽笼罩。

  此刻骊山村口,程处默闻言好奇道:“如此来卢家完了?”

  张阳正了正自己的斗笠摇头道:“不好,要看陛下怎么办?”

  来也有些气馁,对世家的生杀予夺一直都在皇帝手里。

  “虬髯客有消息了吗?”

  听这么一问,程处默也有些恼,“中原这么大要查一个人太难了,我们的人手有限。”

  张阳点头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情报吗?”

  “还真有,是南诏的情报。”程处默低声道:“朝中看似对南诏不在意了,陛下也有些放任,可据我们所知长孙无忌派出了一队兵马前往剑南道,带兵的是一个叫李德武的人。”

  “这李德武当年娶了裴矩的女儿,只是其一直没有功绩,这一次受长孙无忌所托,前往剑南道查探,此事多半是陛下授意的。”

  张阳再问,“你如何看出是陛下授意的?”

  “李德武之前还是个的县丞,手中有十来个兵丁,后来经弘文馆的孙礼引荐,其人投效了长孙无忌。”

  “再后来陛下召见了长孙无忌,李德武便去了剑南道,任职益州长史。”

  听着程处默的分析,看似得很多,实则漏下了许多细节,比如李德武去了剑南道带了多少兵马,随行可有文吏?又或者事后长孙无忌又做了什么。

  消息不全也就算了,程处默本就是个五大三粗的人,也不指望他能将事情做得全面。

  李靖牵着马匹与李孝恭走在雨中,俩人都注意到了远处另外俩人。

  “张阳这是在与谁商谈?”

  见那俩人一直站在雨中,低声着话,李靖好奇问道。

  李孝恭解释道:“那是程咬金家的子,药师有所不知这青雀与程家儿,还有张阳,三人乃是过命的交情,他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商量。”

  李靖好奇地多看了一眼。

  雨中,张阳忽然一笑,又道:“看来陛下表面看起来对这件事不在意,可暗地里依旧盯着南诏。”

  程处默重重点头,也赞同了这个法。

  来也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郑公都是何等人物。

  更不要岑文本,刘洎,张行成他们。

  煮熟鸭子飞了就要追回来,这就是李世民的意思。

  张阳气馁一叹,又道:“最近还缺酱油吗?”

  程处默摇头道:“还有两大缸备着,这东西本就用得不多,眼下够用。”

  张阳低声道:“何大哥他们多半已经启程来关中的路上了。”

  何必是个可靠的人,他这人重承诺,当年他帮忙照顾袍泽的妻,直到孩子的袍泽长大成人。

  完成了诺言之后,这才离开关郑

  答应的事情到做到,这样的人信得过。

  程处默见人要走,又问道:“不如魏王殿下一起喝个酒。”

  张阳摆手道:“不了,家里还有事。”

  “嗯?都已入秋了你还有什么事。”

  到这里,张阳背对着他惆怅道:“媳妇让我练字。”

  程处默憨憨一笑,也作罢走回自己的酒肆。

  就算是戴着斗笠,衣衫也已经湿透,张阳走到家中,拿下了斗笠道:“都交代好了。”

  李玥走上前,伸手捏了捏夫君的衣衫,叹道:“准备了热水,洗一洗。”

  “嗯。”

  在家里洗了澡,张阳换了干净的衣衫,在屋檐下坐着。

  李玥盛了一碗粥,低声道:“夫君整日为了这些事忙前忙后,连安安静静吃个饭食的空闲都没有,这粥都煮了很久,糊了。”

  “还是挺香的,这是家里剩余的稻米煮的吧。”

  “嗯,家里就剩这些稻米了,等今年秋后收了村子里的稻米,才能再吃了。”

  李玥着话,目光看着狼吞虎咽的夫君。

  一顿饭吃罢,张阳来到书房中准备写字。

  李玥一边帮着磨墨,又道:“写字可以令人心绪平静。”

  “写好了,这个字写得如何?”

  闻言,她皱眉道:“与夫君谈这些就像是牛嚼牡丹,可知为何近来夫君觉得诸事不顺,处处被朝堂针对?”

  见媳妇着话,又将她自己写的字帖挂上,张阳喝下一口茶水道:“时运不济?”

  李玥摇头,又道:“夫君身在局中不自知,难道夫君没有察觉吗?近来越发急功近利了。”

  “有吗?”

  张阳还是一脸的疑惑。

  李玥叹道:“这个家还要靠女主人。”

  “我觉得写挺好的。”张阳看着自己的字欣赏了起来。

  “还请夫君静下心神。”李玥罢,拿起了一旁的杯子又道:“练一个时辰,而且不能喝茶。”

  罢,她拿着茶杯大步走出了书房。

  张阳见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脑海中努力清空思绪,执笔而起。

  先是看了一眼李玥的字迹,她的楷书很漂亮,而且还带着她自己的一些风格,娟秀的字在尾迹上还有些凌厉。

  她的字算不上名家字迹,也有些书法大家风范了。

  张阳随即将她的字迹从脑海中抹去,寻找自己的字迹,舞动手臂开始书写。

  字迹有些潦草,张阳定睛一看,又觉得不满意。

  窗边传来了嬉笑声,女儿正骑在熊背上与熊大玩着拍手手。

  再一看,注意到媳妇的目光瞪来,张阳只好重新回神,继续练字。

  “夫君,练字是其次,重要的是锻炼心境,都快三十的人还这么急功近利。”

  听到媳妇的数落声,张阳再次想要搁下笔出门对她使用家法。

  一拉书房的门发现被锁上了。

  作罢,只好重新坐下来,百无聊赖地写着一个接着一个字的。

  正写着又感觉到一股凉意,张阳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良久,书房的门才被打开,李玥抱着书卷走来,看了一眼字迹便皱眉,“观夫君字迹,心中思绪依旧很乱。”

  “是吗?”

  “嗯,看得出来。”李玥将一卷书放在桌案上,重重点头道。

  “先休息,明再练。”

  翌日,昨淋了雨之后,又是练字,张阳发现自己着凉了,坐在屋檐下身上披着外衣,一边擤着鼻涕。

  身边是媳妇对女儿的话语。

  “你爹爹就是这些太忙碌了,才会着凉了。”李玥给她穿着外衣一边着话。

  “爹爹也该休息休息了。”

  李玥的目光看来,放走了女儿,又道:“女儿都这么了,这些就什么都不要做了,好好调养身体,家里就算是再亏钱,也亏不到哪儿去。”

  “是吗?”

  见夫君不解,李玥又道:“嗯,慧她们算过,我们一年最多亏几十贯钱,而且今年棉布产得多了,我们今年多半还能盈利一些。”

  张阳收回目光,只觉得喉咙发痒,想要咳嗽,又往嘴里灌下热水。

  儿子蹒跚跑来要抱抱,张阳将他拎起,丢给了熊大。

  熊大瞧了一眼,只好将这个孩子叼起来,将娃娃放入怀郑

  一人一熊就这么坐在屋檐下,沉默不语,地间依旧是阴雨绵绵。

  张阳又打了一个喷嚏,低声道:“你怎么长这么大了。”

  熊大张了张嘴,也是坐着没有言语。

  张阳发现自己坐在板凳上的高度比不上蹲坐在地上的熊大。

  伸手拍了拍它,感受着厚实的手感,张阳又道:“最近耕地累坏你了。”

  熊大用爪子勾着心安的后衣领,如此一来这熊孩子不论怎么爬都只能在原地。

  一阵清冷的秋风吹过,张阳又紧了紧衣衫,拿起一旁的炉子上的水壶,倒上了茶水。

  温热的茶水入喉,这才感觉舒坦一些。

  片刻后,媳妇与慧,武,李丽质从自己的面前走过,她们要接着去给弟弟妹妹上课。

  张阳抱着茶缸,渐渐有了睡意,嘴上念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愁。”

  懒懒散散的声音语调拉得很长,只听得十分写意地又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还休,欲还休……”

  话音一顿,又道:“却道凉好个秋。”

  言罢,藏书阁传来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张阳拿去了身下的板凳,背靠着熊大沉沉睡去。

  李丽质站在藏书阁前,心中暗暗记下,低声道;“凉好个秋,嗯!很好的句子。”

  徐慧低声道:“师父文采斐然从不显露人前。”

  武无奈道:“老师常师父哪里是文采斐然,不过是借用别饶诗句罢了。”

  徐慧又道;“师父常这么,又有何人能够作出慈词句。”

  李丽质叹息一声。

  ……

  长安城内,李世民翻看着剑南道各地的奏章,沉声道:“南诏的兵马已经吞并周边两诏,成了南边势力最大的一支?”

  尉迟恭回道:“末将也没有想到,战事会结束的这么快,想来南诏一统不远了。”

  “一支从岭南出发的兵马,在南诏打下了大片土地,还让老南诏王禅位了,甚至还在南诏深得民心?”

  李世民自言自语着,冷冷发笑道:“真是有意思,那人究竟是何来路?”

  尉迟恭又递上一份奏章,声道:“陛下,此人拿下了漾濞,宾川,邓川三地,只用了两月时间。”

  李世民将身体的重量放在身后的靠背上,一手揉着鼻梁闭眼沉声道:“那南诏使者在做什么?”

  站在一旁的岑文本回道:“陛下,南诏使者独罗按照骊山县侯的指点,如今在四方馆念书,是诸国使者中最用功的一个,房相也采纳了县侯的意思,要在四方馆立德,立言,要让所有在四方馆求学的外族学子都忠心大唐。”

  李世民不住点头,“张阳呢?”

  这话轮到王公公来回答,在陛下身边躬身道:“陛下,骊山县侯得了风寒,正在养病。”

  “养病?”

  李世民喃喃自语,有时候想想自己也年过四十了,哪里有清闲养病,这人在骊山还真是养尊处优,他到底是想要长寿?

  思量半晌,李世民不住地摇头,当初就该在承门将他吊死。

  如今看来,错失良机,悔不当初。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又道:“接着南诏那支兵马的来历,一五一十来。”

  “喏。”

  尉迟恭回道:“岭南各州府的来往公文查明,当初确实有一个游侠拉拢了不少地痞与强人,这伙人看似匪寇,却又不行匪寇之事……”

  听着尉迟恭徐徐道来缘由,李世民耐心听着

  “只是知道那位游侠兵器古怪,从一开始到了岭南后的几十人,他又集结上百闲散人士,入南诏地界之后便打下了几个村寨,到了一个村寨之后,从不乱杀乱绑,末将以为他们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为了夺下南诏。”

  李世民点头示意继续下去。

  “岭南记录的种种奏报来看,他们每每攻陷城寨之后,便开始收拢兵马,让当地的壮汉一起去拿下南诏,只是不知他们用的是何种手段来招揽人手。”

  岑文本低声道:“陛下,朝中已经派出了不少人手去打探消息。”

  罢,他又补充道:“此事没有经过礼部。”

  李世民不住点头,“嗯,敬德准备辎重让河西走廊的人运送到安西都护府。”

  “喏。”

  大唐的强大,让河西走廊越加地繁华,强大的军队是最坚实的依仗,让更多人可以安心地在这里互剩

  狄知逊不让这些官兵进入嘉峪关城内,河西走廊的最西面若是有了大军会让外族人有所忌惮。

  除却运送辎重的队伍,任何将士都不能结伴进入嘉峪关。

  今有一批辎重被送往安西都护府,那是一车车的粮草,长龙一般的运粮队伍很壮观。

  这些都是粮食,大唐有吃都吃不完的粮食。

  这些粮食看着很是耀眼,令人不能直视。

  西域土地贫瘠,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