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隆万盛世 > 1153灭口和反叛

  「父亲,父亲。」

  李如松大喊着冲进院子,李成梁皱着眉走出来冲他吼道:「毛毛糙糙的做什么?被狗撵了?」

  「嘿嘿,要是狗,我直接一刀劈过去,我还真不会跑。」

  李如松嬉皮笑脸冲到李成梁面前,旋即想到过来的原因,不由得急道:「爹,刚刚收到的消息,孟养破了。」

  「什么?」

  李成梁先是大惊,随后马上就平静下来。

  孟养能坚持两月不失陷,其实已经很出乎他的预料。

  面对人多势众的缅军攻势,思个靠着手中不多的人马坚守几个山口,抵抗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难得了。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儿。」

  李成梁很镇定的问道。

  「三天前。」

  李如松急忙答道:「据说是耿马土司罕虔勾接了思个手下一个叫霍拔的首领,放缅军攻入孟养。

  思个没有防备,损失惨重,孟养已经顶不住了。」

  「思个有消息吗?」

  李成梁更的还是西南这些个土司,只要这些土司没有被杀死,就难免死灰复燃。

  其实,就算他们本人被杀,只要还有后人活着,跑回大明来。

  等西南事态平息以后,靠着当年赏赐的诰敕、印信、符牌和冠带能证明身份的东西,说不好还能从朝廷手里要回丢失的东西。

  这些,当然不是李成梁想要给的。

  说不好听点,那就是留下后患。

  所以,在李成梁看来,最好是思个所有子嗣都被杀光才好。

  至于旁系,那可就多了,朝廷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这个不清楚,消息只说思个兵败,缅军正在追杀。」

  李如松笑道。

  他是几兄弟里最年长的,所以平时也最得李成梁器重,参与了许多军机,自然知道父亲的心思。

  在辽东如此,在西南也是如此,李成梁是完全把他当做接班人进行培养的,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关内请名师大儒教导。

  这个名师大儒,其实就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徐渭徐文长。

  徐渭早年科举不第,正值倭寇横行江南,于是徐渭就投到江南剿倭总督胡宗宪门下充当幕僚,为他筹谋划策。

  所以,徐渭不仅学识不错,其军事能力也非常出众。

  在胡宗宪倒台以后,徐渭曾经被做为同党入狱,受尽折磨,之后虽然被释放,但也一贫如洗。

  正值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收到了还在蓟镇的戚继光和辽东李成梁的邀请。

  不过最后,徐渭并没有选择更加熟悉的戚继光,而是只身去了辽东,成为李成梁儿子李如松的老师。

  要消灭西南的土司,并不是魏广德提出来的,但是他要的结果,却必须先消灭土司,才有机会让西南长治久安。

  只要当地有土司,那那里的百姓就只会听土司的话,而不会选择听从朝廷的命令。

  李成梁正是看穿了这点,所以对西南的土司采取这样的策略。

  「只是在追杀么?」

  李成梁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就对儿子说道:「你挑些身手好的人过去,绝对不能让人活着过来。」

  李如松明白老爹的意思,就算思个逃过了缅军的追杀,也不能让他活着逃到大明来。

  举目四望,思个能跑的方向,也只有大明了。

  周围都已经被缅军攻占,他已经没有其他去处。

  思个之前为了向沐昌祚、罗汝芳等人表达忠心,可是斩杀了莽应龙派到孟养劝降的手下,算是和莽应龙结下死仇,绝对不会接受

  投降的那种。

  只不过思个没有想到大明这边还有其他心思,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不为所动,依旧没有出兵的意思。

  这样的人就算救回大明,心底怕已经长满了对大明仇恨的种子,根本就化解不了。

  毕竟,家族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在他手里几乎可以说全部都毁了。

  这样的深仇大恨,怕是经历几代人都不会消除。

  李成梁其实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当然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辽东屹立数十年不倒,生生造就了辽东门阀实力。

  凡是被他视为目标的家族,他都不会手下留情,是直接灭门的。

  这样的行为,对内对外威慑力十足。

  至于原来历史上他放过努尔哈赤,或许不仅是因为误杀其家人的缘故,还有做给其他女真人看的意思。

  毕竟,让女真人臣服,可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就可以的。

  分化瓦解女真各方势力,让他们相互内斗内耗,才能实现大明对辽东的统治。

  只是他看走了眼,居然留下一个天生将才,还让他在贫穷的白山黑水之间发展起来,成为大明的催命符。

  「爹,我知道了。」

  李如松答道,转身就往外走。

  他要从亲卫中挑选人手去边境,一是打探孟养方向的消息,最主要还是要截杀思个及其家人,不能让他们活着逃进大明。

  不过他刚走到院门口,迎面就看见急匆匆闯进来的巡按罗汝芳。

  看他匆忙的样子,显然也是得到了孟养的消息,跑到这里找李成梁问计的。

  「罗大人。」

  李如松推到一旁,冲罗汝芳行礼道。

  「如松,你爹在里面吗?」

  就在李如松出去以后,李成梁就已经回到屋里,所以虽然在院门口,罗汝芳并没有看到李成梁。

  「在屋里。」

  李如松回头看了眼院子,急忙答道。

  「那我进去找他。」

  罗汝芳顾不得和李如松说话,一撩官袍下摆,又急匆匆往院子里面跑去。

  李如松见到罗汝芳这个样子,撇撇嘴,继续往外走。

  不过在他心里还是很奇怪,按说最新知道消息,跑过来找他爹的,不该是黔国公沐昌祚吗?

  他们李家在云南是算初来乍到,没什么根基,所以消息有所迟滞很正常。

  现在连罗汝芳都知道消息了,他可是流官,虽然只是早来这里几年,可作为地头蛇的黔国公府,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还不知道消息才对。

  而此时,李如松心中正算计的黔国公沐昌祚也正在自己屋子里来回走动,显然心情很是烦躁。

  消息,他比李家知道的还早,但是他虽然心里着急,却一直就没有走出院子。

  是的,他的消息渠道,可比李家这样新晋豪门广多了。

  虽然李成梁对于他们此行西南讳莫如深,但平时言谈举止,多少还是透露出那么一丝味道。

  罗汝芳没有注意到,可是久在黔国公府长大的沐昌祚却是察觉到了。

  要知道,在沐昌祚袭爵前,黔国公府里是个什么情况,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根本不会想到,那真的是乌烟瘴气。

  所以,沐昌祚其实对人对物非常敏感。

  而且,不管是魏广德,还是李成梁都不会想到,地处偏僻之地的沐家,在京城其实一直隐藏着自己的情报网络。

  而这条情报网络的根可不在市井和官场,而是在锦衣卫之中。

  大明京城哪个衙门最熟悉各方消息,了解各地信息,那首推锦衣卫。

  锦衣卫的人不仅扎根在街市,还有密探潜伏各地搜集消息,甚至许多达官显贵的府邸中,也不乏锦衣卫中密探蛰伏。

  只不过,宫里没有要动他们的意思,自然就算有些人罪恶昭彰,锦衣卫也是不会去管的。

  他们只是皇帝手里的屠刀,皇帝旨意之下,他们才会劈下去。

  虽然一段时间里,锦衣卫的权势被东厂超越,但其实东厂执法还是得依靠锦衣卫。

  沐家离开京城,但也不敢彻底脱离,所以第三代沐家家主沐晟就已经开始在京城培养情报收集的网络。

  为了不引起,他们都是从最底层之人开始培养,慢慢帮他们往上爬。

  一代代发展下来,沐家的人早已经出现在锦衣卫里扎下根。

  不过沐家培养的人,多不是走百户千户,而是往经历司发展,也就是掌管锦衣卫内的各种文书籍簿。

  也就是说,他们的人走的不是武职而是文职。

  而这样的选择,也一直没有被人注意到,让他们很好的隐藏下来。

  锦衣卫中的文职司局,自然就是经历司了,它是锦衣卫的一个文职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公文收发。

  而这些公文中,却往往隐藏着许多信息。

  单就是魏广德在内阁和李成梁的几次会面,就被人笔录下来,置于锦衣卫档案库房当中。

  李成梁到西南后,沐家就向京城发去了消息,蛛丝马迹也就这样被沐家察觉。

  虽然信息并不全面,毕竟魏广德和李成梁的会面,可不止是在内阁,还有府中和其他地方,但沐昌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多少也有所猜测。

  根据这些分析,沐昌祚已经打消了救援思个的心思,甚至比李成梁做出决定前,就已经派出死士前往边境,准备灭口。

  西南地区土司林立,关系实际上相当复杂,许多甚至根本就不为外人所知。

  就当初大明威望甚高时,西南地区的土司就有过不少违法之事。

  例如,成化年间江西人商人周宾五诱说孟密罕弄投贿「贪闻天下」的首辅大学士万安等人,为他吞并木邦土地的行为充当保护伞,帮他在朝廷上说话。

  而作为地头蛇的黔国公府,自然是朝廷询问消息的主要来源渠道,甚至沐家传到京城的消息,更是可以左右朝廷的最终决断。

  可以说,造成缅甸等地现在的局面,黔国公府难辞其咎。

  三宣六慰争相向黔国公府甚至京城送上财物,让他帮着说话,充当保护伞。

  而朝廷官员带头纳赂,庇护坏人,引发土司冲突,西南夷从此怨朝廷也就不足为奇。

  明廷用人不当,威信扫地,这就是缅甸乱局的根源。

  当然,乱成这个样子,也和前几代黔国公能力下降不无关系,毕竟是玩脱了。

  这些,都是台面下发生的,内阁换人后,自然不会被人察觉。

  沐昌祚现在就是担心李成梁发现此事,上报朝廷。

  毕竟做了这么多事儿,没有蛛丝马迹留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怀疑归怀疑,只要没有确凿的人证物证,自然不影响大局。

  可若是思个跑过来,怨恨他按兵不动,在李成梁那里乱说话,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

  而沐昌祚也不熟悉李成梁,也不知道他的狠辣程度,否则他也不用担心什么,还派人去截杀思个了。

  其实,此时沐昌祚考虑的就是,西南那些土司,就算被朝廷俘虏,也绝对不能留下活口,不能让他们攀咬黔国公府,或者以此要挟,要求帮他们脱罪。

  反正,现在大明在永昌府的三位主要话事人,有两个都

  对思个下了必杀令,而只有最不被思个重视的巡按御史罗汝芳才是真的想要救他,不能不说这是个莫大的讽刺。

  「快,翻过前面的山,就是南牙关。

  只要进了南牙关,我们就安全了。」

  孟养东面的山岭里,一行近百人正在艰难前行,为首之人正是孟养宣慰使思个。

  遭遇手下背叛,思个自知无力继续坚持,遂抛弃手下兵马,让他们继续抵抗,自己带着亲卫接上一家老小就往大明跑路。

  这个时候思个已经不敢再相信他那些手下将领,因为他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背叛了他。

  放弃大道,思个带人专走不宜大军行进的山野险路艰难跋涉,终于是靠近了大明边境。

  他这样的选择虽然行进速度极慢,但确实一路上避开了被追杀的危险。

  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遭遇到缅军追击就是明证。

  不过道路艰险,他因为求生的心理还能坚持下去,可他手下却有些接受不了。

  最主要是这次逃跑,他手下都是抛弃了家人,跟着思个逃出来,还要保护他的家人。

  而之后呢?

  前途未卜,才是让这些亲卫难以稳定的根源。

  在思个不知道的是,已经有几个亲卫小队长私底下协商了几次,考虑是不是绑了思个送给缅王,换取荣华富贵。

  是的,莽应龙现在在缅甸还是很得人心,因为赏罚分明,跟着他干的土司和士兵,每次打赢战争后都会获得丰硕的奖励。

  虽然战事频繁,但是在唾手可得的钱财面前,似乎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

  而且因为缅军一路长虹,现在也没人怀疑莽应龙的指挥能力,缅军的战力。

  这也是许多军国主义国家,光靠着一场场军事胜利,就能掩盖国内一切矛盾的原因。

  不仅是精神上的胜利,更是物质上的收获。

  「不能再等了,今晚动手,趁他们熟睡绑了他们。」

  「那些人呢?」

  「都绑了,愿意的放,不愿意的就杀。」

  一阵沉默后,几个小队长都悄悄点头。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