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隆万盛世 > 943监视

  第854章943监视

  吕调阳开口,虽然没有帮助洗脱高拱的嫌疑,却指出冯保的供词只是一家之言,厂卫根本就没有拿到完整的证据链。

  也就是从王大臣身上找到联系他的高拱家人,再从其身上获得高拱指使的口供。

  要知道,高拱被驱逐已经半年时间,在京城的高家人都已经离开返回新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儿。

  现在王大臣说是高拱家人指使,那这个人是谁?

  供词里,根本就没有说出人来。

  不得不说,吕调阳一下子就指出了冯保泡制出的这份供词最大的漏洞。

  毕竟,人早走了,冯保一时半会也想不到用什么名字。

  关键就算要用,那也得先把人拿到手里,才能逼迫人就范,承认参与此事。

  这也是为什么冯保急吼吼要让锦衣卫准备缇骑南下新郑抓人的原因,他需要抢在其他人反应过来前抓住高拱和他身边人,找个软骨头承认此事。

  这样,才能把高拱买凶行刺的罪行坐实。

  见到吕调阳说出这话,冯保心中暗恨,他当然知道自己行此险招存在的漏洞。

  但是现在吕调阳提出来了,他又不得不想办法应对。

  在陈太后和李太后目光看向他时,冯保也开口说道:“事情耽误了一天,想来那高拱家人已经知道消息畏罪潜逃了,正该立即派出锦衣缇骑南下新郑捉人。

  只有抢先拿人,才不会让嫌犯走脱。

  高拱可是做过首辅的人,门下之人天下何其之多,一旦让其走脱,怕是就再难拿人了。”

  冯保话音落下,就注意到李太后微微皱眉,而陈太后似是还在思考,眼转一转又继续说道:“娘娘,此事可拖不得,谁知道高拱做首辅的时候已经暗中准备了那些后手。

  此事一旦败露,就怕他孤注一掷,图穷匕见,影响社稷安稳。

  还请娘娘下懿旨,派锦衣缇骑拿人。”

  从嫌犯走脱不能绳之以法,一下子被冯保抬高到影响社稷安稳,这就不得不引起两宫太后的重视了。

  陈太后目光已经看向张居正和魏广德,似是在询问他们的意见。

  魏广德不知道张居正是如何想的,不过就他个人来说,是不想把这事儿牵扯到致仕阁臣身上。

  好吧,为了他的将来也好,或者其他什么,他都不希望如此。

  阁臣,可是一张很好的护身符,可是冯保此举无疑就是想要打破这道金身。

  当初高拱整治徐家的时候,也只是对徐阶子侄出手,而没有把狱案攀扯上徐阶,其实这也是阁臣们内心的顾虑。

  今日你用手段整治前任,那将来呢?

  大明朝的阁臣,已经看到了这一出,所以都非常默契的在处理涉及到阁臣的案子。

  而在后世某半岛国家就非常有意思,与其说是选出来的总统,倒不如说是选出来的罪犯。

  出一个总统,卸任后就难免牢狱之灾,已经成为定式,无人可以幸免。

  也难怪有人说青瓦台的风水不好,有总统都不愿意去那里办公和起居。

  心中有了计较,在两宫太后目光注视下,魏广德也不好继续保持沉默,只得开口说道:“吕公所言极是。

  此案涉及前阁臣,人证物证也仅有刺客本人,略显单薄。

  冯公公说的也有道理,就算此事为他人指使,现在怕是也逃出京城去了。

  我觉得,应该先从刺客口中知道高府家人的信息,传旨厂卫和刑部,下海捕文书,缉拿此人,待有了口供后再由刑部并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此案。”

  魏广德已经能想到,消息传出后朝野的反应,肯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大家会想到什么,不好说。

  虽然高拱做首辅得罪了许多人,但也有一些人对他的政治主张是持肯定态度。

  冯保如此随意构陷内阁重臣,怕是会激起朝野愤怒,处理不好怕是要引火烧身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看了眼冯保,心中微微叹息。

  冯保其实何尝不知道自己有些操切了,该再三思而行,而不是这么冒冒失失就拿出供词。

  不过他和高拱之间的恩怨有点深,他恨不得立即弄死高拱。

  龟儿子,又是支持陈洪,又是帮助孟冲,就是不支持自己,还想搞自己下台,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日隆庆皇帝在御榻上的遗言难道高拱心里就没点逼数吗?就是担心他心太野。

  为什么隆庆皇帝要在顾命大臣里增加他冯保的名字,可不就是为了保证司礼监不会被高拱所得,让老朱家的皇位能够顺利存续下去。

  高拱有能力,想做出一番成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想要内阁、司礼监的权利全抓到手里,恢复宰相实权,那皇室可就危险了。

  隆庆皇帝就算再信任高拱,也绝对不会拿祖宗基业开玩笑,让高拱得逞。

  其实,隆庆皇帝临终前的打算,张居正、魏广德还是多少猜出来了。

  内阁由高拱牵头,张居正和魏广德辅佐成为内阁三驾马车,成三足鼎立之势相互牵制。

  不管高仪倒向谁,另外两人也会暗中联合对抗。

  张居正已经用亲身示范向隆庆皇帝表示了,他一个人搞不定高拱,还处处被钳制。

  好吧,那就拉上魏广德。

  这也是隆庆皇帝临死时下旨,不准魏广德三辞三让,直接回京城的原因。

  他已经等不及了,没时间和魏广德耗在这里。

  再有司礼监冯保的钳制,足够保持朝廷大权不会旁落,大明江山稳固到朱翊钧长大亲政。

  这也是他这个父亲,唯一还能为儿子做的事儿。

  只是时态变化超过了他的预想,在他向高拱释放明确信号后,高拱选择的不是暂避锋芒,而是想要整倒冯保,获得司礼监的权利。

  可即便如此,魏广德和张居正也不愿意继续为难高拱,毕竟人都下野了,还继续纠缠个什么劲。

  在魏广德说话后,张居正也开口说道:“魏公所言极是,此事牵扯太大,若是处置不当,后果难料。

  臣认为还是先抓到高府家人严加审讯为好,而且人证最后交由刑部关押,以安朝臣之心。”

  案子由厂卫负责查办,外廷肯定会有顾虑的,毕竟办案过程是完全不透明,不像刑部办案,大家多多少少也能知道个大概。

  若是高拱真犯下此罪行,处置他倒也没有什么,可就怕证据不足以让朝臣心服,那时候的风波可就大了。

  内廷构陷大臣,这让谁受得了?

  今天可以是致仕首辅高拱,那明日呢?

  “这不行,谁知道有哪些人和高拱是一伙儿的,你们刚才也说了,高拱做首辅的时候,可是培植了不少党羽的。

  一旦人证交出去,被人暗中做了手脚,谁担待的起。”

  听到张居正说要把王大臣交给刑部,冯保当然不会同意。

  人在自己手里,想让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是绝对不会交人的,就算是锦衣卫也不行。

  “冯保,那就你就继续审问王大臣,问出和他联系的高家人。”

  陈太后开口说道。

  “可是娘娘,若是现在不派出缇骑去新郑,一旦高拱知道消息逃脱怎么办?

  那时可就是泥牛入海,再难找到人了。

  必须趁消息还没有传到新郑前,先把高拱拿下,让他不得走脱才是。”

  冯保继续争取道。

  必须抓住高家人,他才好从中做手脚,于是在说完话后,眼睛不自觉就看向下面的魏广德。

  魏广德面对冯保乞求的目光,他是不打算和冯保闹崩的,何况自己就算无视,冯保八成还会求助张居正那里。

  心思电转,他就有了主意,于是又开口说道:“娘娘,冯公公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不妨派出缇骑到新郑,但不是抓捕而是监视高拱,命他不得出新郑城半步。

  若是高拱执意要离开,可立即逮问回京。”

  魏广德虽然没有支持冯保现在就抓高拱,但还是同意可以让厂卫出动,先把高拱监视居住,等待案情侦查进展。

  若后续确实有证据显示高拱涉案,就再行抓捕就是。

  毕竟是刺王杀驾的大案,派出厂卫监视居住,想来朝臣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魏广德话音落下后,张居正和吕调阳都吃惊的看着他。

  不过魏广德熟视无睹,依旧面色淡然站在那里。

  其实,在一开始,张居正和吕调阳就已经认定此事为冯保构陷,自然是想拖延,在他们看来这个先例是绝对不能开的。

  当初严嵩的名声为什么那么臭,其实大多都是拜他儿子严世番造成的,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而现在.

  就在二人不解魏广德为何如此时,魏广德继续说道:“此事必须明确告诉锦衣缇骑,他们只是监视高府,在未得圣旨前不准莽撞行事,只能限制高公出新郑城,而不能阻止他在城里寻亲访友。”

  张居正和吕调阳这时候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无奈,可也反应过来,这或许也是为了安两宫太后和皇帝的心。

  人监视起来,不会让他搞事。

  想通此处,两人这才默契的点点头,算是认同了魏广德的主张。

  三位阁臣的动作,陈太后自然看在眼里。

  虽然她没有想到这事儿其实就是冯保搞出来的,她对宫里的太监还算信任,毕竟是家奴,又是先帝认可的人,于是开口说道:“好,就这么办,派人监视高府,不准高拱离开新郑,厂卫继续严加审问,缉拿其他同案之人。”

  陈太后的话算是一锤定音,把事儿给定下来了。

  于是很快,宫里的旨意就送到了北镇抚司,此时的刘守有也早已经召集一队锦衣缇骑在衙门里等候。

  旨意送来,可是把刘守有吓得不轻。

  高拱毕竟是内阁前任首辅,是他这个锦衣指挥触碰不到的大人物。

  锦衣卫指挥虽然地位不低,可也得看是谁。

  若是天子近臣,自然可以横着走。

  可当今天子才十岁,哪里知道收拢心腹,所以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就显得有些尴尬。

  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因为锦衣卫指挥使和皇帝隔的远,需要太监做中间人,所以锦衣卫一直被东厂压制。

  锦衣卫唯一比东厂强的一点就是,东厂是皇帝的私兵,锦衣卫也是,但毕竟是朝廷在册的人,比东厂办差更有法律效力。

  所以,东厂番子大多是从锦衣卫中抽调,否则办事都很难,因为没有官身,光是番子的制服,吓吓不懂事的小老百姓还行,可是对上官员可就难做了。

  既然得了旨意,刘守有当即叫来缇骑的统领,将旨意交到他手里。

  他也注意到旨意中明确提到的,他们此番可不是直接拿人的,而是监视高拱,这和以前缇骑出任务不同。

  再三强调后,锦衣缇骑这才冲出了北镇抚司,南下新郑办差。

  锦衣卫的人马一出动,自然惊动了朝野。

  在张居正、魏广德回到内阁后,消息就从六科那边传了出去。

  行刺皇帝的幕后之人疑似前首辅高拱,这么大的瓜瞬间就惊动了所有官员,人人都不由自主放下手里的公务,聚在一起议论起来。

  “此事透着古怪呀。”

  “高公这么做,他有什么好处?”

  不得不说京官不是那么好哄骗的,虽然只是一点传闻,都没看到王大臣的供词,但大家都对此表示怀疑。

  要放在以前,文武百官对于同一件事情肯定有分歧,但是这一次,文武百官没有任何的分歧,都一致认定这是冯保有意栽赃。

  至于原由,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高拱做下这等灭门之事,对他有什么好处?

  首先,高拱刺杀皇帝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能做皇帝吗?不能。相反,就算他刺杀掉万历,将来的皇帝也会将他灭门。

  其次,关押王大臣的地点虽然是在锦衣卫,可看守是东厂番子,锦衣卫的人根本就没机会靠近。

  不得不说刘守有机灵,看到圣旨那一刻刘守有其实就已经知道冯保要做什么。

  毫不迟疑,当即让人把大牢里的情况透露出去,想要把锦衣卫摘出去,他可不想和冯保在一条船上。

  太不稳当了。

  锦衣卫当然熟悉如何定罪,栽赃构陷那也是有章法的,若是此事由锦衣卫操办,就绝对不会如此做。

  控制王大臣,拿到供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肯定要再找人垫背,还得是和高拱有牵扯的人。

  两份供词在手才会向宫里禀报,直接把高拱钉死。

  这个蠢材。

  刘守有只能在心里暗骂冯保这个门外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别说他为什么不愤怒,锦衣卫靠什么发家,可不就是制造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