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长夜行 > 第两百三十七章:早已认罪

  书斋之中,早已没有了那个扫尘除灰的少年书生。

  短短六日,书架铺满薄尘,书边微微泛黄,落拓着几分陈旧之意。

  原本白日还会有些贫穷苦寒的少年少女,在一片嬉笑之中来到着间书斋中学习求礼。

  可是这几日,书斋却是冷清得透出了几分寂寥,森静如墓。

  孟先生许是上了年纪,有些疲懒,没有了季亭的打工帮衬,就连屋角之下的蜘蛛网也懒得打扫。

  清晨,冬雪又起。

  街上的行人很少,有人在匆匆路过书斋时,会向云容与百里安投来一丝疑惑的异样目光。

  他们不敢多看,飞快地扫视一眼后,便收回目光,低着头继续赶路。

  百里安来到窗台前正在修剪枝叶的孟老先生身旁,礼貌轻声道:“孟先生,这几日叨扰了。”

  老先生似乎有些耳背,毕竟对于上了年纪连手背都起了一层老人斑的老人家而言,眼瞎耳聋很正常。

  他继续哼着小曲,修剪花草的那双枯老双手有些不稳颤抖。

  一不小心,并不如何锋利的剪刀擦破他指尖的一块皮肉,暗红有些发黑粘稠的鲜血从伤口中渗透出来。

  不等鲜血滴落至花草泥土之中,老人颤颤巍巍地守护手指吮了两口。

  百里安也不管老人听不听得清楚他说话,从怀中取出一张银票来,放在窗台一案上,道:“这几日叨扰甚久,虽说季亭不收租金,可毕竟孟先生您才是这间铺子的老板。”

  孟先生老眼昏花,眯着眼睛看着窗台上那一张崭新的银票,浑浊的目光中泛起了一层死寂的青意。

  他转动眼珠子,将满是皱纹的眼皮子撑开了几分,看着百里安摇了摇首。

  老人摇着头,却是将那张崭新的银票收下了,一句话也没有说。

  百里安今日心情并不如何好,没有了继续看书的欲望,他对依旧蹲坐在小角落的第四剑大人说道:“云容姑娘,今日我想早些回去,你呢?”

  作为每日看书守株待兔的第四剑大人,自是不会这般早早地离开这间书斋。

  百里安很快离开书斋,但是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客栈,他去了对面那家老妇人开的巴蜀小面,点了两碗不辣的热汤面折返回了书斋之中。

  一份放在云容的脚下,并未得到她的半分回应。

  百里安笑了笑,又将另一份热汤面送给了孟老先生。

  冬寒,他知晓老人手脚僵冷,便替他拆开食盒,布好筷勺,细心嘱咐道:“先生,天寒了,要按时吃饭,不然胃寒会很难受的。”

  孟老先生佝偻坐在窗棂前的身影看着有些寂冷,本是一双浑浊的眼珠子在热汤面的雾气熏蒸之下,清亮了许多。

  他没有动眼前的这碗热汤面,仿佛听不见百里安的言语一般,静静地注视着虚空,没有什么表情,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

  就在百里安第二次离开这间书斋的时候,身后那名老人的声音缓缓响起,像是古老岁河里流淌的沙:“已经很久没有小孩子为老夫买过热腾腾的新鲜汤面了。”

  他开这间书铺已经四十年,每年每日,都有去不起学堂的苦寒少年窝在他这看书学习。

  那些少年孩子没有钱,一般都是蜷在人群之中,欺他年老呆傻,白看这些书籍学习。

  只是有些圣贤之书,过于玄奥晦涩,难以解读。

  他见这些苦寒出身的孩子条件艰苦,不仅对于他们白看书籍没有半分怨言,还十分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典籍中的奥妙。

  那些孩子见他心好,便也渐渐地从家中省下铜板余钱,众人凑满一碗面钱,每日清晨都会给老人带一碗热汤面。

  千书难结一时之欢,一饭却致终身之感,薄极之礼反成喜。

  久而久之,少年们逐渐习惯接受老人的好。

  老人的无私,在老人闲余的教课之下,这些苦寒的少年大部分都入了学府之堂,成为满腹经纶的学子,在苦寒之中,算的上是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者,浮华满边城。

  谁还念及,老城旧斋,还有一名老人在挑灯教书夜读。

  对于边城学府的学子而言,生活虽是远胜于边城内的平民凡人百姓,却也远远不及内城一名扫地丁。

  他们知晓老人出自于内城的白木学府,纵然荣华满身,却也不愿再来此地自取其辱。

  反正老人该有的不会比他们少。

  而余下的少数人,落榜失意,看着春风得意的乡族声名渐起,为学府所庇佑,而自己却仍然苦寒,两袖穷酸。

  对比之下,心生落差,未免对老人就起了一丝责怪抱怨之心。

  分明皆是为你所教,分明都省出自己的口粮,出同样的钱,为老人每日买热汤面。

  何以别人就能够平步青云,而我便要受苦饥恶寒。

  你偏心,你教有所藏。

  这类觉得命运不公,老人不公的少年们,便不愿在每日省钱买汤面。

  而一些诚心求学,也热心报答老人的少年们,却是因为独身无力,穷得叮当响的几文钱,也就配买几根绿葱。

  久而久之,在这老旧书斋之中,再难见到由鲜活少年朗端来的一碗热汤面。

  百里安走出书斋,窗户那头,传来小声的吸嗦吃面声。

  老人哼唱低喃的小曲终于止歇了下来。

  刚出书斋,转角处,方歌渔一袭洁白鹤羽氅袍,抱剑倚墙而立,声音一如往故的倨傲:“你还每日往这里跑。”

  百里安道:“明日便不来了。”

  方歌渔静了片刻,又道:“三日前的晚上,孟承之伏罪撞死在了内城皇碑之下。”

  百里安神情没有丝毫的意外,只淡淡嗯了一声,然后平静反问:“伏罪?因为季亭的失踪吗?”

  “是也不是。”

  大雪起风,吹在人的脸上有些寒凉刺骨。

  方歌渔钻进他的琉璃伞下,淡道:“起因是蓝幼蝶上书罪捕令,她身边有个贴身的侍女,失踪了三个月,前些日子在内城山宅的老井之中找到了她的尸体。

  再后来,边城之中,总有年轻的少年少女失踪,季亭家的三兄妹便是其中,最先失踪的是季家二妹,再是三妹,最后便是季亭。

  蓝幼蝶沿着这条线索往下查,便查到了孟承之的头上。三天前的那个夜晚,孟承之在内城之中被三千守城军逼至绝境,认罪伏诛,撞死在了皇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