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时代之巅 > 第1489章 保守的忽悠

  ,大时代之巅

  奈飞的事情,交给甄妤师姐去处理。

  她带着身边的三个助理,两个保镖,乘着她的专机离开了,这一趟可能要在硅谷、西雅图、波士顿、纽约等几个大城市飞很多次。

  周不器的关注点还是紫微星环球。

  新公司的股权结构已经确定了,不过组织结构的革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球影业、梦工厂动画、漫威影业这些子公司都有自己的拍片计划,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能因为股权上的变更而影响了基础业务。

  这些公司的管理团队都保持不变。

  相比之下,米高梅就不一样了。

  必须要大换血。

  上一任的ceo是今年2月份才上任的,董事会请他过来,就是为了运作米高梅的交易。现在交易结束,他就拿着1200万美元的佣金离开了。

  周不器给米高梅找来的新的管理团队,来自小公司顶峰娱乐,大名鼎鼎的《暮光之城》就是这家公司的作品。

  《暮光之城》的名气很大,赚钱能力很强。

  但是顶峰娱乐名气很小,赚钱能力很弱。

  收购这家公司的总成本才2.7亿美元,其中1.6亿美元的现金,1.1亿美元是承担的债务。究其原因,就是好莱坞独立影业的悲剧。

  小公司缺钱啊,无法独立承担一部电影的制片费用。就算能承担,也不敢啊,万一把钱都砸进去,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了,电影却亏了,那不惨了?

  所以小公司的电影不会独立投资,会想办法从外面拉来很多融资,来一起分担。这就导致顶峰娱乐虽然握有《暮光之城》的制作权,可权益比例很低,都分给融资机构了。

  比如婕妤传媒的拼盘投资业务,在《暮光之城》2、3、4部投资占比高达43%。这还是续集呢,顶峰娱乐能拿到一半的收益了。《暮光之城》的第一部,顶峰娱乐的投资额才340万美元,分享到的权益是20%。

  好在这部影片的地域性很明显,主要的受众群就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这几个英语系国家,发行起来很容易。

  顶峰娱乐的董事长、ceo是鲍勃·弗里德曼,是好莱坞的资深高管,曾是华纳发行公司的总裁,又担任过派拉蒙的coo,履历很显赫。

  “《暮光之城》是顶峰娱乐自己发行的?”周不器对此就比较惊讶,顶峰娱乐就是個小公司啊,连发行部门都没有。

  鲍勃·弗里德曼笑着说:“靠我过去的人脉。”

  “能具体说说吗?”

  “六大巨头有的是全球化的大规模的发行能力。北美大约有3200家影院,如果是《变形金刚》这种大片,就要发行到每一家影院才行。同时要发行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这是大公司的发行能力。《暮光之城》没有,我只是根据过去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联系了一些美国的院线和电影院,小范围地上映。刚开始上映的时候,《暮光之城》只有500多家影院,再后来就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了。”

  周不器点了点头,“500家影院,上映后发现票房很亮眼,其他的电影院也想进来赚钱,就会主动找你们要拷贝?”

  “对,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就能预感,《暮光之城》一定可以大卖。如果找大公司合作,会严重损害这个系列的利益,还不如慢慢来,依靠口碑发酵。”

  “是啊。”

  周不器这就很理解了。

  像顶峰娱乐这种小公司,如果找环球影业来发行《暮光之城》,代价会非常大。

  环球影业不仅会索要《暮光之城》全系列的发行权,还会连制作权也一并要过去很大一部分。以后顶峰娱乐想要再制作《暮光之城》的电影,那就没有话语权了,就得是环球影业说得算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07》系列。

  这本来是一家英国电影公司的项目,可因为经费不够,在美国也没有发行渠道,当年就找到了八大制片厂之一的联艺影业合作。

  合作不要紧,权力得转让!

  然后,联艺影业就没有花费一分钱,只是跟《007》小说作者开的那家电影公司合作拍了第一部《007》电影,就拿到了全系列电影的发行权,以及80%的制作版权。英国的小公司只保留了导演、主演的选角权,以及剧情的改编权。

  后来米高梅收购联艺,《007》就变成米高梅的核心资产了。

  经过周不器的批准,新版的《007》已经进入了筹备阶段。

  鲍勃·弗里德曼要亲自去一趟英国,跟《007》的合作公司在创作理念上进行沟通。

  刚巧周不器要去曼彻斯特看球赛,就顺路了。

  路上很漫长,周不器也可以跟这位好莱坞专业人士多讨教一些问题,“米高梅过去几年的策略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花了太多的钱在大明星身上。”

  鲍勃·弗里德曼笑了笑,“当年的《风语者》亏得太惨了,米高梅此前的管理层被吓怕了,策略太保守了。”

  “保守?”

  “可以这么说。”

  “花大价钱请大明星,是保守?汤姆·克鲁斯的片酬是2000万美元呢!”

  周不器毕竟是外行,看不清其中的门道。

  只觉得2000万美元干啥不好?

  一部电影的总投资才6000万美元左右,在汤姆·克鲁斯一个人身上就花了2000万美元,这是干啥?

  多花点钱在制片上不好吗?

  就为了大明星的流量?

  鲍勃·弗里德曼道:“过去几年的米高梅,制作的电影同质化非常严重,一个题材火了,他们就会马上跟进。人设相似、剧情类同,主要就是不敢冒险了。独创一个新的题材,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可好莱坞是个创意的圈子,保守主义跟好莱坞本来就是相悖的。”

  “我去!”

  周不器恍然大悟。

  还有这样的说道?

  难怪好莱坞都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民主党呢,因为共和党是保守党啊。

  鲍勃·弗里德曼接着说:“有冒险,就得有投入,但是有没有收益呢?不清楚。米高梅内部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但他们被过去的老板限制住了,害怕失败,害怕承担风险,反而就出现了更多的失败。”

  “大明星呢?”

  “大明星也是这样的逻辑,就是不敢冒险。用大明星,虽然价格高了些,但相比于其他不可测的风险,这是最稳妥的,收益直截了当、清晰明确。”

  “嗯……”

  周不器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鲍勃·弗里德曼道:“用大明星,主要有三个好处。第一,拍出来肯定有人看,第一批观众就是他的庞大影迷;第二,媒体会主动追着大明星报道,不需要片商额外支付推广费;第三,大明星有自己的团队,2000万美元的片酬虽然很高,却也要求他要参加很多娱乐节目,接受很多电视采访,这样可以迅速地把影片的宣传做起来。”

  周不器感觉受教了,“原来如此,大明星用好了,说不定还能省钱呢!”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嗯……这对你很重要,这是我的忠告。”

  “什么?”

  “对职业经理人来说,用大明星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就是可以推卸责任。”

  “嗯,有道理!”

  周不器当下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鲍勃·弗里德曼很诚恳,说道:“当年我离开派拉蒙加入顶峰娱乐,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明星责任制了。”

  “明星责任制?”

  “当年的派拉蒙,头牌大明星就是汤姆·克鲁斯。雷石东家族的人很看好克鲁斯,就钦点他制作一些大片。派拉蒙的制片团队就有理由了,一旦电影失败了,那就不是电影制作得不好,是克鲁斯演得不好,他不火了,他路人缘不行了,所以导致电影失败。后来,雷石东家族对克鲁斯忍无可忍,就跟他闹掰了。这才有了后来米高梅和克鲁斯的长期合作。”

  “果然是推卸责任。”

  周不器被点拨了一番,觉得一定要引以为戒、

  雷石东家族这显然是被派拉蒙的管理层给上下蒙蔽了,给戏弄了。

  呃……

  然后,他就展开了联想。

  前世的国产剧,那些流量明星……感觉好像也是这个套路。

  流量明星价格虽然贵,但是好处多多啊!

  粉丝就是观众,上来就可以收割。而且这些粉丝还特别勤奋,还会自发地帮忙做数据,帮忙宣传、维护口碑,跟别人吵架。

  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费用。

  一部剧没拍好,那就一定是因为流量明星演得不好,不火了,路人缘不行了,导致影响了整个剧的口碑。

  背锅侠也有了。

  论推卸责任的套路,真是不分国界啊!

  派拉蒙的教训里,制片方是靠着汤姆·克鲁斯背锅忽悠大老板雷石东,去为大项目承担责任;国内的流量明星,是制片方领着一群小鲜肉忽悠投资人,去骗取大笔的制片经费。

  归根结底,就是一群内行联起手来忽悠外行。

  周不器就很警惕。

  论互联网,他很内行。论娱乐产业,他很外行。

  这可千万要谨慎,得时刻提防着。

  好在做了这么多年公司,他也有管理经验了,通过团队拿结果就行了,不要进入到过程中去,容易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