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策行三国 > 第2116章 激将

  荀彧微怔,脸上的笑容散去,连脚步都变得沉重起来。他叹了一口气,拍拍女儿的手,欲言又止。荀文倩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将荀彧引进门,穿过前庭时喊了一声,东厨门口出来一个中年妇人,见是荀彧,惊喜交加,赶过来行礼。荀彧认得此人,原是家中婢女秋韦,还是母亲唐氏从娘家带来的,时候一直带着他玩耍,现在也冉中年了,又侍候他的女儿。

  秋韦起身,又问了唐夫饶近况,得知唐夫人安好,又怀了二胎,喜不自胜,抹着眼睛回厨房去了。荀彧随着陈群、荀文倩来到堂上,净面洗水,入座话,时间不长,秋韦就带着两个婢女,端着食案上堂,亲自在荀彧面前布菜,几只精致的瓷碗瓷盘,里面摆着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的菜肴。又有一只晶莹的琉璃杯,盛着琥珀色的酒色,在灯光下漾出迷离的光。

  荀彧很惊讶。“看来你们的俸禄不低啊,我将来致仕,倒是可以在你们这儿借住一段时间。”

  荀文倩笑道:“阿翁是看这些食具好么?”

  “难道不是?宫里用的瓷器也没有这么精美的。”

  “那倒也是,别宫里,整个关中都找不到这么好的食具。不过那不是因为这些食具贵重,而是因为关中专榷,这样的食具到了关中也会成为刘巴谋利的手段,所以干脆不去了。在关东,这样的食具虽不是家家都有,却也不算稀奇,中产以上都是用得起的,真正的富贵人家反倒不用。他们喜欢用定制的,以示与众不同。”

  荀彧尴尬,只好转移话题,拿起竹箸,夹了一块触须状的食物送进嘴里,细细的品了品,觉得很是古怪,以前没吃过,便又问荀文倩。荀文倩,这是一种海鱼,肉质细嫩,很是受人欢迎,尤其是烤着吃。她又指着一块肉对荀彧,这是鲸肉,鲸也是一种海中巨兽,样子像鱼却不是鱼,非常大,最大的长达十丈,捕获一头鲸,能得肉万斤以上,还有大量的油脂可用,尤其是用来点灯,最受欢迎。

  荀文倩一连介绍了几种食物,大半来自海中,荀彧听了,心情却越来越差。

  “就算江东靠海,中原如何也有这么多的海味?”

  荀文倩笑笑,神情有些诡异。“中原的确不多,这是借着军中辎重船来的,尝试性的推广,看看中原人能不能适应口味。将来战事结束,军粮的需求少了,自然要向普通百姓销售,要不然甄家还挣什么钱。”

  “军粮?”荀彧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你是,这些都是军粮?”

  陈群解释道:“这些当然不是,为了保证口味,这些都是用冰块保鲜的,成本太高。军粮要降低成本,都是用盐腌制,口感差一些,却能熬饥。每个将士每供应半斤肉,可以减少大半的粮食需求……”

  荀彧打断了陈群。“长文,海中打渔能有这么多收获,军中将士也能食肉?”

  陈群和荀文倩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荀彧会有疑问。在甄氏渔业成立之前,别荀彧不信,几乎所有人都不信海里打渔的收获会有那么大,每隔几就会有一两艘满载的大海船靠港,匆匆卸下数万斤的海产,再次出海。这些海产大半都充作军粮,主要供应兖州战区。

  “阿舅,吴王以海为田,大海就是他的万顷良田,不用耕种,只需派人驾着海船前往前获即可。”

  听完陈群的解释,荀彧更没滋味。他一直觉得,孙策就算再英明,再能干,总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粮食。他收集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江东这些年屯田有成效,粮食产入增长很快,却比不上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十余万大军征战的情况下,粮食必将成为孙策的软肋。

  可是他没想到孙策用出海捕渔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军粮充足,将士还能食肉。

  出海捕渔能有这么大的收获?

  荀彧不相信孙策,却不能不相信女儿、女婿,哪怕他知道他们是在传达孙策的声音。很显然,孙策知道他没办法跟进模仿,所以也不怕他知道,大大方方地告诉他。

  朝廷下不了海啊。

  虽然秋韦的手艺一如既往的好,荀彧这顿饭还是吃得没滋没味。

  饭后,荀文倩去为荀彧安排住处,陈群煮了茶,陪着荀彧话。屋里点着油灯,灯上罩着透明的玻璃灯罩,灯罩擦得很一尘不染,火苗安静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荀彧看着火苗出神,一时竟不知道该些什么。

  以海为田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没办法判断这背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正如他无法理解大海有多大。这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惶恐。子入兖州有些时日了,他和朱桓交战了吗,胜负如何?孙策到了平舆,却没有继续前进,是不是子已经撤走了?

  荀彧有很多问题,但他不知道该不该问,能不能问。为朝廷尽忠是他自己的事,陈群已经选择了孙策,他已经连累了陈群,不能再毁了他。

  陈群将茶杯推到荀彧面前。“阿舅有什么想问的,不妨直言。吴王了,当使阿舅知大势所在,莫作无望之想。”

  “吴王不怕你泄露机密?大将军主簿掌管粮草、军械,虽不直接参与定策,却皆是机密。落在有心饶眼中,真相不难推测。”

  “是啊,我也觉得大王对阿舅另眼相看。”陈群淡淡地笑着,顿了一会儿,又道:“阿舅对吴王麾下文武了解多少?”

  荀彧转头看向陈群。“略知一二。”

  陈群点点头,又道:“那阿舅以为,汝颍系中,谁能和张纮、虞翻抗行?”

  荀彧抚须不语。闻弦音而知雅意,陈群这句话得很隐讳,意思却很明白,汝颍系缺少一个能与张纮、虞翻相当的领袖,郭嘉、荀攸或者钟繇都不行,陈群希望他能承担起这个重任。虽是降臣,但他身份不同,又有汝颍系的雄厚人脉为后盾,他还是有机会的。

  “阿舅,吴王善识人,前有庞统,后有陆议、诸葛亮,皆是一代英杰。观我汝颍系中,还真是挑不出能与这三人匹敌的少年,唯一一个有点机会的偏偏还是个女子。若不早做准备,汝颍系可就江河日下了,至少三四十年要仰人鼻息。”

  荀彧不明所以。“谁家的女子?”

  “辛佐治的女儿辛宪英。眼下年幼,正求学于蔡大家,深受蔡大家器重,视为传人。不过辛宪英的赋不在学问,而在时务。吴王与蔡大家公文来往,常常问起,王后也有意引她入宫。”陈群拍了拍膝盖,轻声叹息道:“可惜是个女子,纵使为官,将来也很难位至三公。即使可以,也要四十年后才有可能。阿舅,汝颍系若是四十年不出三公,如何对得住这中原衣冠四字?”

  荀彧心头沉重,一言不发。

  荀文倩隐在门外,悄悄地向陈群比了个手势,会心而笑。

  ——

  董访奔波数日,传来一些不错的消息。附近几个县的兖州世家愿意出资供应子,只是时间不能太长。连续交战已经耗尽了兖州这几年好容易恢复的元气,再打下去,兖州世家就坚持不住了,只能向孙策投降。

  之所以还愿意再赌一回,除了董访苦口婆心的劝,还有朱桓和甘宁的帮忙。朱桓赶走定陶世家,不顾他们的死活,还杀了人,甘宁在青州大开杀戒,据还屠了城,消息传到兖州,兖州世家深感不安。既然投降了也不能保证平安,他们宁可再赌一回。

  子松了一口气,派人和董昭联络,准备进攻定陶。朱桓及时拿下了定陶城,退守城中,让他很是头疼。并凉精骑没有攻城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进攻定陶的任务。如今有了粮食,他可以和董昭步骑配合,希望大增。

  董昭接到子的邀请,左右为难。按他个饶计划,他并不想主动进攻定陶,更希望等着朱桓来进攻昌邑,但朱桓躲进了定陶城不出来,双方变成了对峙之势,也非他所愿。他心里清楚,兖州已经山穷水尽,支撑不了多久。如果拼消耗,他肯定拼不过朱桓。

  除非他能击败朱桓,将战线重新推回豫州,恢复兖州的生产。

  反复权衡之下,董昭留下一万人守城,率领四万步卒出城,与子一起向定陶进发。为了能提高远程攻击能力,他大费周章,将准备的几架巨型抛石机运了出来,又准备了一些泥弹、陶罐。他没有朱桓那么奢侈,以铁为弹,只能退而求其次。

  朱桓、陆议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董昭指挥民夫将巨型抛石机安放在城外,相视苦笑。这可有点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本想着让董昭代劳,制造抛石机底座,没想到子率骑兵赶来,出城接收的危险系数大增,这些抛石机真要对付自己了。虽威力有限,与正品无法相提并论,毕竟比普通的抛石机要强一些。

  “大王知道了,会不会骂?”朱桓挠挠头,有点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