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第五百六十七节 风暴(3)

  事实证明,爆发出自己全部潜能的官僚阶级是恐怖的!

  后世二战时期,米帝用一星期一条航母的速度下饺子,直接干垮了霓虹和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

  苏联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的拖拉机厂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在整个战争中生产了十万辆各型坦克。

  t34海活活的把汉斯淹死了。

  就算是那场大战中,最不靠谱的面条国,其实生产效率也不低。

  而制定督促实施并且参与堪称奇迹与伟大的生产计划的人,恰恰是这些国家的官僚集团们。

  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官僚集团所能爆发出的能量,远超普通人的想象。

  因为,这些人,是全社会最顶尖最聪明和最有能力的人。

  现在也是一样。

  一位位地位尊贵的列侯,带着自己的家臣子弟,沿着长江和驰道,视察和督促粮船的运输和保障工作。

  他们日以继夜,不分昼夜的巡查着每一条河道,每一段道路。

  同时,家里的粮食,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彭城。

  更有许多列侯,亲自带着亲信家臣,来到了彭城和淮泗诸郡,参与到了对难民的安置和安抚工作中。

  这些列侯,几乎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其中,甚至不乏曾经担任过郡守乃至于九卿的重臣。

  在这些的带领和督促下。难民安置工作,出奇的顺利和平稳。

  而中央的大臣和列侯们,则充分发挥了官僚统治集团的优势:一级压一级!

  丞相周亚夫主动召集九卿和各衙门的主要官员。布置任务并要求他们立下军令状。

  这些人回头,就把自己下面的属官召集起来,同样要求他们立下军令状,限期完成某事,完不成的,就可以准备滚蛋了。

  而地方郡县,则受到了来自朝廷的强大压力。

  一个个郡守、郡尉。纷纷接到了自己恩主或者顶头上司的命令。

  于是,沿途的各郡。一下子就将救灾和援助灾区的事情,摆在了头等大事的地位。

  各郡的县令和县尉被要求,亲自带人,巡查河道、道路。并且组织民众,帮助运输。

  于是,整个难民安置工作以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以一种连刘彻都膛目结舌的高效进行。

  “可惜啊……”刘彻揉了揉太阳穴:“恐怕此事过后,他们就又要恢复原状了……”

  这是肯定的事情!

  米帝在冷战时,为了跟苏联刚正面,上马了阿波罗计划,并且实施了载人登月。

  等到了新世纪,特么米帝居然连航天飞机都要跟已经奄奄一息的大毛借。节操都碎了一地。

  官僚阶级就是这个样子的,在平时,你抽一鞭子。他就动一下,你不抽,他死都不会动的。

  只有面临生死存亡危机之时,或者有着重大利益需求时,他们才会爆发出他们的恐怖力量。

  好在,经此一事。刘彻也摸到了些让这些家伙积极起来的条件的门槛。

  毫无疑问的,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官僚集团,只有在扩张期和感觉到危险的时候,才会高效运转。

  孟子不就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后世米帝和西方,天天喊天朝威胁论。

  难道只是闲的蛋疼,想给自己找个敌人,然后愉快的开启地球ol废土版本预告?

  答案很简单,他们需要为自己找个心理对手,然后假想这个家伙很强大很恐怖,自己必须打起精神来。

  不这样的话,他们的整个统治集团,就要在和平的靡靡之音中腐朽、堕落并且滑向深渊——虽然,其实在实际上,他们已经在滑向那个深渊了,但好歹,能延缓一下速度,喘上几口气不是?万一在这过程中,发生奇迹了呢?

  譬如毛熊之死这样的盛宴。

  那大家就又能愉快的活上几十年了不是?

  找敌人这种事情很简单,特别是现在。

  匈奴是个再好不过的mt了。

  但问题是,现在,汉匈关系非常好,短时间内,刘彻也不想破坏这种和平的环境。

  种田没种完,怎么能打架?

  所以,公开的全面的大规模的宣传仇恨匈奴的事情,是做不得的。

  匈奴人又不是瞎子和聋子,他们在汉室内部,也有眼线和情报来源。

  核心的机密他们探查不到,但公开的消息,却总是会知道的。

  刘彻可不想,现在就面对四十万匈奴铁骑。

  那么,就只能从利益方面着手了。

  让广大官僚集团和权贵阶级,分享国家发展和扩张的好处。

  虽然说,其实皇帝分不分享,无所谓。

  中国的历朝历代,皇帝通常都以为天下是他的。

  但实际上,却是官僚权贵们的。

  这就好比后世的集团公司,创业之初,老板肯定有着绝对控股权,但发展壮大后,许多人可能连百之十的股权都没有了。

  一家公司,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好,就不能不给下面的人股权,也不能不用股权去拉拢更多的人为自己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国家其实也同样如此。

  不管什么政体,统治者如何如何的强力,设计的制度如何如何的bug。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要面临一个问题:这蛋糕要不要分?分给谁?分多少?

  而中国的王朝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做出了看似很美好,但实际很糟糕的抉择。

  准确的说是。为了面子而放弃了里子。

  王朝发展到中后期,表面上,皇帝君临天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但实际上却是个傀儡、雕塑。

  大臣们总是能让皇帝知道那些他该知道的事情,同时也能让那些不该让皇帝知道的事情,皇帝永远无法知道。

  历史上,汉室在小猪后,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进入了衰退期和腐朽期。

  看看刘贺的模样就知道,当时的皇族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了!

  但汉室运气好。出了个刘病已。

  这位生长在民间的天子,给西汉王朝续命了。

  但也仅仅是续命而已。宣帝的太子,毫无疑问的再次被文官们洗脑了,然后,西汉王朝就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至于西方。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

  最起码的一点——中国的皇帝可以被废黩,可以被杀,可以被幽禁,但绝对不可能出现像英国那样,贵族们逼着皇帝签下所谓‘大宪章’的事情。

  而且,西方的模式,弊端重重。

  在中国,一个底层的穷酸,可以通过科举。走到权力的巅峰,西方能吗?

  要不是大航海的发现,和后续的殖民地。让西方人用其他民族的血泪,完成了他们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

  恐怕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欧陆之上,贵族也依然是贵族,泥腿子永远是泥腿子。

  这种一成不变,浑身腥臭的贵族政治和领主制度。要是出现在中国,早他妈被陈胜吴广打的妈妈都不认识了。

  在刘彻看来。中国是根本不适合西方那一套制度的。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中国的价值观。

  当然了,西方的东西,也是有些好的,可以借鉴的。

  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向来就是中国的优点和传统。

  刘彻这些天,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

  毫无疑问的,官僚集团和权贵阶级和普通民众,都必须得分享国家发展、扩张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

  就像秦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一样,清楚明白的告诉天下人,这样做,你就可以出任官员,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反之,你就只能泯然众人,被别人骑在脑袋上。

  但这个事情的难度,却是远超刘彻预计的。

  哪怕他把兰台的尚书们也叫到一起,集思广益,讨论了好几天,也依然没有头绪。

  毕竟,刘彻不是开国之君,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画。

  更不是天朝太宗,可以在别人已经写好规则和定好秩序的游戏框架里,用地图编辑器,再开个新游戏。

  这种要在已有制度上,开刀,并且重新改写规则,还能让人接受的事情,无疑,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定的。

  倒是外面的人看到刘彻天天召集心腹亲信议事,还以为天子也没有底气,纷纷开始在心里琢磨和准备,怎么给天子擦屁股这种事情。

  但其实,刘彻根本就不担心那场风暴不会来。

  担心也没有用!

  但别人不知道啊!

  于是,东宫在这样的局面,有些坐不住了,把刘彻叫了过去询问对策和预案。

  刘彻没有办法,只好给东宫两位太后打气和鼓劲。

  东宫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事已至此,除了一条道走到黑外,别无选择。

  大不了,风暴没来,就准备开干呗。

  谁跳出来唧唧歪歪,就扁谁!

  在这个问题上,刘彻有着非常坚决的意志。

  现在的汉室中央,依然有着对地方势力和诸侯王势力的绝对优势,从军事、财政到人心向背。

  一两个错误,是无法让这样强势的中央垮台的。

  只有连续不断的错误,才有可能。

  就像米帝,越战的失败,确实让他伤筋动骨了。

  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只有毛熊那样,从一个错误走向另外一个错误,并且还天降地图头,才导致其解体。

  更别说,刘彻坚信,风暴,马上就将来袭了。

  而且,这一次的对灾难的预警,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几十年中,汉室还将遇到包括洪灾、地震在内的数场大规模天灾。

  特别是十年后将发生的那场大地震。

  有了这次成功的预警,下一次灾难来临时,汉室就能非常从容的应对了。

  虽然,这样做,会让后世的史书上刘彻的形象变得比刘秀还bug,而且还会导致神棍们进入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这样做是值得的。

  刘彻这样开挂般的预警,将使得随后二三十年,汉室在大规模天灾面前,将损失降到最低。

  国力和人力物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更关键的是,能树立起刘彻这个天子空前绝后的权威和史无前例的地位。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力量,再可以阻拦这样一位被证明受命于天,鬼神庇佑的天子的意志。

  只要此事一成,刘彻将来想干嘛干嘛,真正的言出法随,出口成宪,且国内民众会坚决支持和拥戴。

  有着这样的地位和名望。

  有什么事情,刘彻不能推动,有什么事情,是刘彻不敢推动的?

  而且,有着这样一层光环在,很多看上去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实现的事情,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更别说面对一位能与天地神明沟通,并且准确预知未来的天子。

  这天下四夷诸国敌人,谁还敢对抗?就算敢,对阵的时候,敌人的士气,首先就要掉一个等级。等于仗还没打,汉军就获得一个额外的buff加成而敌人则被上了个debuff。(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