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节 见闻(2)

  ,我要做皇帝

  进入新化城后,司马迁的感观就完全颠倒了过来。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不亚于临淄、雒阳的大都会!

  人流湍急,几乎可以称得上挥汗如雨。

  更重要的是,与司马迁曾经在其他地方所见过的市井场面,完全不同。

  新化城,就是一座秩序井然,条条有度的城市。

  这里的规矩繁多,官府连老百姓怎么走路,都要管一手,道路都有着严格的标识。

  向前只能靠左,而想回头,则需要再向前走数百步,到一个规定的所谓‘转弯处’绕行。

  据说,这是因为元德四年,新化城里马车横行,经常发生商贾马车肆意横行,阻塞交通甚至撞死、撞伤民众的惨案后,都护府痛定思痛后作出的改变!

  不仅如此,在这个城市,随地大小便,是会被直接抓起来,送去渔场乃至于承恩岛‘劳动改造’的。

  而其他诸如随地丢弃垃圾、随地吐痰。

  一旦被发现,立刻就会被罚款,态度不好,直接就会被处以鞭刑。

  新化城的鞭刑,也与其他地方不同。

  这里,鞭刑被视作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惩罚手段。

  所以,最多只能抽十鞭子……

  按照都护府的说法是: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恶而已。

  深受杂家思想影响的安东官僚们,非常不屑用酷刑来伤残他人肢体,一般轻易不会用各种肉刑和可以使人残疾的刑罚。

  所以,根据都护府颁布的法令,百姓犯法,当先教后惩,教主刑辅。

  意思就是,百姓触犯法律,官员应当首先从教育和教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屡教不改的话……

  嘿嘿,不教而诛是为虐,教了你这么多次,你还不知道悔改。

  本官也很心痛哇!

  只能挥泪斩马谡……

  是故,整个安东的法律,都是逐级上升的。

  类似随地丢垃圾,违反规定,逆行道路这样的小罪和违规之举。

  第一次犯,第二次犯,都是教育为主,抽一顿鞭子,让你长长记性。

  第三次,就开始以矫正为主了。

  怎么矫正?

  劳动改造!

  屯垦团、渔场和矿山,任君挑选,一个月起步,三年封顶,绝不含糊!

  一般来说,经过一番劳动改造后,任何人都会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然,你要再犯,那就没有办法了。

  当你服完三年劳役回来依然再犯并且被抓住,不好意思,你在官府眼里已经属于‘无可救药’且不值得再拯救的人渣。

  等待你的将是无穷无尽的牢狱和苦役。

  甚至,若遇上官府严打,脑袋说不定都保不住!

  目前为止,整个安东都没有这样的傻瓜!

  靠着这样的手段,司马迁听说,至少在新化、平壤以及崇化等大城市里,人人都是循规蹈矩,不敢违反任何官府的规定。

  有人不小心违反了规定,也会老老实实的自己去找官吏领罚。

  因为根据法令规定,自首或者坦白者,可以不累计次数。

  但倘若不自首,试图隐瞒,那么一旦被发现,那就喜加一。

  一般,不会有人愿意喜加一。

  这样的事情,让司马迁在观察了以后感慨不已,震撼无比。

  他感慨和震撼的不是安东官府的执行力,而是安东百姓的服从和顺从。

  哪怕有着如此多规矩,如此多繁琐的限制。

  但,以司马迁看来,新化城中,无论夷狄还是诸夏,都是老老实实的服从,没有人去触犯。

  这让他不得不联想到了史书记载的一些传说。

  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

  安东的官府,虽然远远不及唐虞的圣王,靠的是酷法和严格的执行。

  但他们能让百姓认同并且遵从,能让士民官吏,一律执行,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据说,安东法令、政策和其他制度,皆由公议而出……”司马迁在心里想着:“若有机会,吾当亲身参与一番……”

  公议这种事情,古代就有了。

  三王时期的华表,就有着类似的作用。

  当今天子,每三年召开一次石渠阁之会,也有着类似的效用。

  但,只有在安东,司马迁才看到,这种公议制度在发挥实际作用。

  作为史官,司马迁对这个制度怎样运行和怎样决策,有着十足的好奇心。

  “或许是一种类似平贾制度的程序?”司马迁在心里猜测着。

  如今,平贾制度,完全正规化和制度化,在汉室各大城市之中,由主爵都尉与市集擅权共同商议,决定物价涨跌和供应量。

  而擅权,则由市集商人推举。

  按照去年增修的《平律》补充条款规定,每一百万钱的纳税额,可以推举一位擅权来作为平贾,与官府打交道。

  纳税等于权力与地位的概念开始方兴未艾。

  而在这安东,司马迁感觉,大抵应该是采用类似的设计和程序。

  只是,这个过程,外人根本不清楚具体细节。

  司马迁只从他人口中得知,都护府每次公议的与会者,都各不相同。

  都护府的官员,似乎有一套用于遴选与会者的制度。

  涉及商人,就找商人中的代表,涉及地方,就邀请地方贵族、官员,涉及民政,就邀请三老与知名长者。

  整个制度,处处都体现着杂家思想的影响和渗透。

  读过《吕氏春秋》的司马迁,当然清楚,这是用众和众智思想的结晶。

  但问题是……

  “此制度,恐怕难以长久……”司马迁在心里感叹着。

  要严格且恪守这个制度,需要都护府的都督有容人之量,有广阔胸襟,能听得进意见,还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铁腕而果断的决断。

  更必须有着超常的魅力和影响力,可以说服和劝服那些不同意见者。

  尤其是都督本人,必须可以克制自己的**……

  但能够做到这些要求中的任意一点的人,本就已经很少,而全部做到的,则无疑是凤毛麟角。

  “新化候,真英雄哉!”司马迁不禁感慨着。

  那位已经去职,前往长安的新化候,薄家的外戚,一回到长安,恐怕就会给长安带来截然不同的变化。

  这让司马迁期待无比!

  但同时,他对安东都护府的命运,也开始了担忧。

  因为司马迁明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类似的事情。

  前任刚刚历任,继任者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拳脚,将他留下的东西,尽数推翻。

  结果……是灾难。

  前任的善政,完完全全的变形,一场场盛宴过后,留下满地狼藉。

  所以,才有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说法。

  所以,萧规曹随,才会那么的弥足珍贵。

  这时,司马迁忽然感觉周围的人群有了躁动,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伍子要来新化了!”

  瞬间,整个城市就沸腾了。

  无数的窗户都被打开,许多的贵族子弟和富商探出头来。

  对安东人来说,平壤学苑的伍被伍子,就是他们的骄傲,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就是他们思想、意志和愿望的诉说者。

  是他,第一个告诉安东人:信欺在性,不在亲疏,贤愚在心,不在贵贱。

  这句话,简直点亮了所有人,所有阶层的心灵,照进了他们内心的深处。

  无论是列侯子侄还是游侠、商贾,纷纷深以为然。

  因为,他们或是家族之中不受重视被打发来安东的庶子,或是被视为贱民的商贾以及干脆被认为是社会最大问题所在游侠。

  从前,没有人给他们说话。

  直到伍被带着他的门徒,在平壤学苑开始宣扬学说。

  无数人立刻就找到了主心骨。

  随即,他倡导和提倡众智、众力,一方面契合贵族士大夫的呼声,另一方面也给与了百姓极大安慰。

  同时,他重视教育,提倡教育,主张教育,认为只要是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改变。

  无论他是商人还是游侠,也不管他是夷狄还是野人。

  教育都可以扭转一切,改变一切,让他们变成君子,成为士大夫,成为诸夏之人。

  是以不止移民、商贾、游侠,就连乌恒、鲜卑、人,乃至于沃沮、扶余、丁零各部,都是对他礼敬不已。

  特别是三年前,伍被第一个站出来,回击了御史大夫晁错的言论,保住了安东的大好局面,简直万家生佛,让无数人膜拜。

  也是他第一个站出来,主张提倡废奴,以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在人格上平等,不当以人为奴,即使他是夷狄!

  最后,他竟然促成了此事!

  这就更加让人疯狂,让人膜拜了。

  不过,司马迁倒是稍稍有些疑虑:“自吕不韦以来,杂家皆是集合众人之力而作……老师曾经与我说过,当初,吕不韦著《吕氏春秋》,便是以数十谋士合力做出……如今,世人皆以为伍子圣贤,但伍子一人能做得出这许多事情?”

  司马迁是不信的!

  孔子和墨子、韩非子,都是用数十年的思考,才有所得。

  他伍被,何德何能,能比孔子、墨翟和韩非子、商君这些人杰先贤还强?

  他背后必然有着许多同志,有着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这从司马迁这些日子听说和看到过的杂家论述之中也能出来很明显,很多文章和论述,都不是一个逻辑,一个角度,甚至不是一个说法。

  有些东西甚至自相矛盾。

  这其中,必然有着其他人的思想和想法在里面。

  但问题是伍被之外,剩下的那几位大能和巨头呢?

  司马迁在安东这么久,却鲜少听人提起。

  “看来,我得去平壤学苑,一探究竟了……”史官的好奇心,让司马迁难以抑制。

  但在那之前,他决定先去拜会一下即将来到新化的伍被。

  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